長期電力報告 2023、2024備用未達標

經濟部公佈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報告指出,由於執行「三接外推方案」,2023、2024年備用容量率將不足法定15%。圖爲臺中火力發電廠電線將電力輸出至中部地區。(本報資料照片

長期備轉容量率規畫

拖了2年,經濟部昨終於公佈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涵蓋2021到2027年的用電成長預估供電能力狀況。報告指出,由於執行「三接外推方案」,2023、2024年備用容量率爲12.7%與14.5%,不足法定15%,要推短期因應措施保供電綠燈

經濟部表示,2021至2027年用電量貿易戰臺商回臺投資帶動產業發展,加上車輛電動化讓用電量隨之增加,因此預估未來7年用電量成長2.5%。

但在增加燃氣機組、再生能源建置下,到2027年備用容量率都能維持在15%以上的法定標準,唯獨2023年與2024年會因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建設期程推遲而降低,備用容量率分別降至12.7%與14.5%,略低法定標準。

能源局解釋,這是由於行政院日前公佈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外推方案,讓供氣期程延後2.5年,大潭電廠預估減少約102至186萬瓩發電能力。

針對這段空檔時間,將推動短期因應措施,新增民營IPP電廠約250萬瓩、優先調度新設高效率燃氣機組、加強機組維護、研擬需量反應擴大置100萬瓩來抑低用電,同時也會提高現有兩座天然氣接收站的供氣能力。

未來供電持續以2025年天然氣發電佔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爲政策目標,2025年燃煤佔比會降至27%,2026年之後也以此爲基礎來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臺電臺中電廠新設天然氣機組仍臺中市政府都審計劃中,能源局說,目前仍有不確定性因素,因此推遲機組上線時間,較過去規畫延後1年,首部機組在2025年6月完工併網,第二部機組則在2026年。

爲何遲至今日才公佈新版電力供需報告,能源局說,去年因遇上疫情讓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因此相關評估報告因此難以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