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成效初顯

鏈接

早報記者 姚文逋

根據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相關精神,爲加強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經國務院同意,建立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該機制由長三角三省一市和國家八部委組成,今年年初啓動,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並討論了《長三角區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目標是到2017年,上海、江蘇浙江的PM2.5濃度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20%左右;安徽省的PM10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此後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全面改善。

該機制有五項具體職能:一是協調推進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大氣污染防治的方針政策和重要部署在長三角區域的貫徹落實;二是研究長三角區域涉及大氣污染防治的重大問題;三是推進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通報交流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和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協調解決區域突出大氣環境問題;四是推動長三角區域在節能減排、污染排放、產業准入和淘汰等方面環境標準的逐步對接統一;五是推進落實長三角區域大氣環境信息共享、預報預警應急聯動、聯合執法和科研合作。建立起“會議協商分工協作、共享聯動、科技協作、跟蹤評估”五個工作機制。

同時,各部門還協商出臺了《長三角區域空氣重污染應急聯動工作方案》,基本統一預警啓動條件和主要應急措施,明確信息互通會商機制,統一重污染情況分析口徑

文匯報報道,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從年初啓動以來,聯防聯控網絡初步建立,大量污染源正快速退出,深層次合作機制展露雛形。蘇浙公衆已注意到,南京青奧會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在上海,入秋後雖進入霧霾高發季,但多數日子裡空氣質量保持良好,未出現持續兩天以上的污染。

治理大氣污染不同於其他工作,各省市“單打獨鬥”,效果往往不佳。作爲我國經濟最發達、產業最集聚、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長三角針對區域內的實際情況,協調確立了年度重點污染源頭的治理任務,目前落實情況良好。

2013年9月,中國政府正式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更加嚴格的標準、更高的目標、更大的決心和更嚴厲的措施,向大氣污染宣戰。具體目標爲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