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體系崩潰中

(圖/本報系資料照)

疫情爆發至今3周時間,確診人數已經進入所謂的「高原期」,預計每日上百確診案例,而至於6月28日是否成爲解封日,前途依舊茫茫無人得知。

截至6月7日,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數據,目前已知各類型長照機構總共有64餘家傳出染疫事件,累計194人確診。日昨新北土城長照機構又增加6位人員確診、新竹縣增加2位,情況似乎沒有減緩。

冰冷冷的數字,有時候會淡化人們對於現實嚴重性的認知。然而在這每一筆確診案例背後,訴說着長照機構人員在疫情期間,是怎麼一步步走向崩潰。

現代長照機構,標榜着舒適服務智慧醫療社區體驗,以及最重要的──它所扮演的社會功能。長照機構希望達到的社會意義不僅僅是照顧,而是讓年長者生命下半場,可以活得快樂且有尊嚴,在擁有人與人的陪伴與連結下,爲這段歲月刻上意義。

所以很難想像,疫情期間如果長輩無法繼續待在長照機構,不但面臨到醫療照護的資源缺乏,更可能因快速轉換居住環境,造成心理不適應與其他衍生的身心問題。從機構中長輩們的視角,可預期看到這個問題;同樣的在機構工作人員,不論是醫護人員行政人員,他們也預期到這個問題,更深刻明白這個道理,是一種揹負着兩代人的託付,必須要使命必達的志業

然而在長照機構的現場,很常看到一些畫面:心急如焚的親屬想要探望長輩,卻忽視了自己相對複雜的接觸史;不能體諒醫護人員在防疫期間研擬出來較爲嚴格的規範。許多人錯把「愛與關心」當作自私自利的藉口,不但造成現場人員的困擾,更成爲潛在疫情的破口。而長照人員在工作量暴增的情況下,還要去情緒勞動,接納處理一羣無理取鬧的親屬們的要求與情緒,簡直就是直接把他們逼向崩潰的邊緣

而這正是現在寫實的情況,持續依然發生中。早在5月11日中央指揮中心就宣佈,即日起到6月8日全國醫院及長照機構停止開放探病與探親陪病及陪伴者可有1人。但這樣的規範與管制是遠遠不足的,因爲長照機構是一個大型密閉空間人潮流動與轉換,形成一個複雜的感染鏈,即便紀錄了每一個人的足跡,當有一人事後確診就註定了整個機構失守,後續的畫面就是長照體系的崩潰。

根本的解決之道只有一個,調整長照人員疫苗施打的優先順序,從第5順位往前推進。臺北市已於6月4日開始施行,而新北則面臨到疫苗不足問題,其他縣市目前處在尚未討論的情況。

疫情持續將成爲一個常態,我們要思考的不是何時+0,因爲那已是不可能了;我們需要戰略性地看這場戰役到哪一個階段,守住長照機構的防線,讓機構人員優先施打疫苗,將是下一個階段最重要的一役。這不僅是兩代人的託付,更是長照體系與長照社會功能的存亡之秋。(作者南開科大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