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六號首飛就是「一箭20星」 多彈頭分導技術大突破

大陸長征系列火箭發射。(圖/資料照,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中心臺北報導

中國新一代小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將在9月19日首飛,進行「一箭20星」的發射任務,,發射地點爲太原衛星中心9號工位元。中國是在1981年9月20日成功進行「一箭3星」,這次朝向一次將20顆小衛星送進太空軌道標誌戰略導彈多彈頭技術成熟,由於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有此技術。

中國航太資訊在15日發佈了一則消息稱,長征六號小型運載火箭將在19日首飛,進行「一箭20星」的發射任務。陸媒表示,2013年11月19日,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彌諾陶洛斯」火箭創紀錄地同時把29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2013年11月21日俄羅斯用「第聶伯」運載火箭順利發射,載荷總數達到32個。如果此次長征六號火箭發射一箭20星成功,那麼中國將與美國和俄羅斯形成該領域的三甲集團。

報導指出,這次要送上太空的共20顆小衛星,軌道類型:太陽同步軌道,軌道傾角97.47度。發射載荷包括:浙江大學皮星二號A/B(ZDPS-2A/2B)、清華大學3顆衛星(包括西電空間實驗一號皮衛星)、國防科技大學天拓三號(TT-3)手機衛星(CAS-3I)和XX星4顆、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二號、深圳東方紅海特開拓一號衛星和DCBB(CAS-3G)、航天東方紅希望二號2A- 2F(CAS3A-3F )。同時,長征六號的首飛,也是中國研製液氧煤油發動機首次太空出徵。

報導指出,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衛星技術是比較不容易掌握,因此,掌握「一箭多星」技術既標誌着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也標誌着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而掌握這一發射技術也可以爲發展分導導彈技術打下基礎,原因是目前美國正在大力發展導彈防禦系統,多彈頭分導技術是突破反導系統的最好辦法,它能有效躲過對導彈的攔截。據悉,當分導彈頭數達到5-15枚時,導彈突破反導系統的機率接近100%,也就是要完全攔截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除了這次「一箭20星」的發射之外,9月14日當天,搭載高分九號衛星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高分九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應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爲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實施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提供資訊保障。高分九號衛星和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

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則是在12日深夜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訊技術試驗衛星一號送入太空,這也是大陸通訊技術試驗系列衛星的第一顆衛星,主要用於開展Ka頻段通訊技術試驗。

陸媒指出,衛星通訊使用到的頻段涵蓋L、S、C、Ku、Ka等頻段,目前地球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衛星軌位幾乎已被各國佔滿,尤其C和Ku頻段的衛星軌位十分擁擠,且頻率工作範圍相對有限,而Ka頻段的頻率工作範圍比起C和Ku頻段的要大數倍,在軍事和民用通訊上都可應用。

相關資料

「長征六號」是中國研製的新一代無毒無污染的小型運載火箭,爲三級火箭,起飛質量103噸,具備700千米高度太陽同步軌道500千克的運載能力。該火箭具有成本低、高可靠、適應性強、安全性好等特點,有許多新技術是在中國國內首次應用,研製難度很大。「長征六號」於2009年立項,由航天八院負責研製。

「長征十一號」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首枚固體運載火箭,與現役液體推進劑爲動力的長征系列火箭相比,它的發射準備時間由「月」縮短爲「小時」,將大大提升中國快速進入空間的能力。「長征十一號」可能與「快舟固體運載火箭」相類似。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九三閱兵展示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