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拜地基主原來是因爲漢人墾荒

長知識!拜地基主原來是因爲漢人墾荒。(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很多臺灣人都拜過「地基主」,但到底地基主是什麼?這個傳統又是從何而來?

有人說拜地基主是平埔族的傳統,對於臺灣歷史相當有研究的前立法委員蔡正元指出,地基主的拜拜早在漳州泉州就有,金門澎湖也有,但是這些地方都沒有平埔族。

蔡正元說,地基主拜拜產生的背景是漢民族在開墾荒地以及建造房舍時,認爲該地點可能早已先有不知名的亡魂,所以概用閩南語通稱爲「地基主」,必須拜拜,以求不受干擾。

着有《臺灣島史記》的蔡正元說,臺灣島原本處處是荒地,漢族抵達臺灣開墾,就把拜地基主的習俗來臺灣島,所以這個習俗跟平埔族無關。來臺灣的漢族初期可能認爲荒地的不知名亡魂大都是平埔族等原住民,至於平埔族反而沒有這種信仰習俗。

中國人在1621年前後,纔來臺灣島開墾,但是人數很少,前前後後不到三千人。蔡正元根據荷蘭人留下的統計資料指出,荷蘭人在1640年以免稅獎勵中國女人來臺,1649年就開始課徵中國婦女人頭稅,所以「沒有唐山嬤」的說法是以訛傳訛的不實謠言

1662年鄭成功攻佔臺灣島,仍把軍隊留在大陸打仗,把女眷遷到臺灣島,有人認爲鄭成功此舉是避免軍隊投降清朝,也造成臺灣島女多男少的局面。直到三藩之亂結束,鄭經把軍隊撤退來臺才又變成男多女少,鄭經也大量從福建買女人走私到臺灣島賣給士兵。但沒多久,鄭經死亡,鄭克塽繼位,不到三年就兵敗澎湖,投降清朝,這時臺灣島的中國人有15萬人。清朝接手統治臺灣島,命令鄭成功的官員和軍隊全部解編回大陸,臺灣島的中國人的人口劇減,只剩六萬人。

蔡正元更澄清指出,「清朝從來沒有『渡臺三限制』,這是日本伊能嘉矩沒有根據的胡說八道」,事實是康熙皇帝大舉開放「良民移民臺灣,疏解福建的人口壓力

康熙的開放政策造成臺灣島人口暴增,侵奪平埔族土地的事件不斷。因爲平埔族男獵女耕,在加上母系社會的習慣,農耕地就由女性繼承。漢人見有機可乘,就以娶平埔族女性爲由,奪取土地。所以雍正乾隆皇帝五度下令漢人未經官府同意不準娶「番婦」,以確保平埔族土地不被漢族侵奪。不過這種習俗還是很難禁止,最有名的例子林豐正祖先林秀俊是開墾板橋的大功臣,但娶擺接社頭目的女兒作三姨太,被抓去北京關了三年。

蔡正元進一步強調,禁娶「番婦」雖無法完全禁絕,但是比例大幅降低。清朝來臺傳教的馬偕博士回憶錄上就提及,他從未見過漢族與平埔族嫁娶的情形

清朝時很多來臺開墾的男人雖未在臺灣島娶老婆,但大都賺錢回福建廣東娶老婆,再舉家移民臺灣。蔡正元說,從荷蘭人離開臺灣島到日本人統治臺灣,平埔族人口只從三萬增加到四萬,三萬人口能生育的女人不到五千人,即使全部嫁給漢族,也不可能讓漢族從清朝初年的漢族六萬人增加至三百萬人。所以沒有唐山嬤的說法是百分之百「鬼扯」!

蔡正元並且根據日本總督府的資料指出,日本人在1904年普查臺灣島人口,發現閩南人家庭有與原住民聯姻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一,客家人的家庭只有千分之五,這個比例比現在外籍配偶的8%比例低太多。臺灣人有平埔族血統的比例等於在1000cc的咖啡加入1cc的牛奶味道還是99%的中國咖啡,即使想搞臺獨也無法否定臺灣人是中國人的子孫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