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週期"進入"夢醒時分" 商品類基金承壓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板塊輪番發力,以原油代表的商品QDII基金、以有色金屬煤炭爲代表的商品ETF紛紛創出階段性新高,關於“超級週期”來臨的論點甚囂塵上。不過,在連續多日的衝高後,近幾日商品類基金似乎進入“回落階段”,市場風格要變了嗎?

多家基金透露,“超級週期”並未成爲行業共識。有多位基金經理表示,大宗商品或將出現行業輪動機會,就算存在“超級週期”,可能也已進入“下半場”階段。

商品類基金表現亮眼

2021年年初以來,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的節節攀升,週期性行業出現全面上漲。A股鋼鐵、採掘、有色金屬行業指數漲幅位列申萬行業前列。與此同時,各類商品QDII基金亦是表現亮眼。去年表現最差的油氣類QDII一舉翻身。截至5月21日,華寶標普油氣A年內回報率高達46.62%,廣發道瓊斯美國石油A回報率爲46.20%,諾安油氣能源國泰大宗商品回報率分別爲32.44%、29.58%。

除了QDII基金外,商品ETF表現同樣不俗。截至5月25日,博時自然資源ETF年內回報率14.30%,南方中證有色金屬ETF回報率11.97%,國聯安上證商品ETF回報率11.97%。

嘉實基金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表示,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加速上行,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全球經濟需求持續好轉;二是美國庫存處於近10年最低位,需求不斷好轉將拉動補庫存需求,相關週期行業需求也將得到提升;三是全球製造業庫存處於低位,也有較強的補庫存需求。

階段性回調不可避免

諾德基金投資經理黃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全球的視野角度看,此輪疫情期間開始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很可能將進入尾聲,階段性回調不可避免。“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三大原因是各國央行貨幣寬鬆、全球經濟復甦和部分關鍵礦產供應仍因疫情受到抑制。隨着全球經濟的復甦,一旦關鍵礦產國的產能恢復,以及各國央行或早或晚會慢慢收緊貨幣,大宗商品難以持續高歌猛進。”

金鷹基金認爲,目前大宗商品上漲因素更多歸因於供給端,該問題會隨着海外疫苗普及得以解決,國內政策可能也會因兼顧實體發展而出現變數。後續大宗商品價格能否持續走強,還有賴於需求端發力,而未來美國基建刺激的最終規模時點還存在不確定性,就算大宗商品有“超級週期”,可能也已進入了“後半場”。

這是否意味着商品類基金投資機會減少?黃偉稱,如果大宗商品及其相關行業出現一波顯著回調,屆時行業輪動的機會又將可能再次傾斜,可以關注有色金屬相關產品的投資機會。

黃偉指出,首先,從中長期看,全球宏觀經濟對有色金屬的內生需求增長趨勢不變;其次,本輪美國地產週期、基建刺激計劃會在未來幾年拉動對有色金屬的需求;第三,全球各國的碳中和規劃催生的新能源需求將加快對有色金屬的需求;第四,在供給方面,2020年以來的全球疫情不僅影響了全球的礦產和庫存,還造成採礦業擴大再投資的停滯,導致未來各種有色金屬的供給增加顯著慢於此前的預期。“需求增長多重因素疊加,而供給增加是延後的。綜合考慮供需兩方面的變化,不排除一些有色金屬品種未來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黃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