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酒駕增25% 醫:喝完烈酒「休息24hr↑」才能代謝

晨間酒駕件數逐年攀升。(示意圖臺東縣警察局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酒後不開車」的觀念深植人心,但晨間酒駕件數卻逐年增加,從104年的2281件到106年的2854件,增加近25%,原因大家忽略「宿醉仍會殘留酒精濃度」。醫師建議,喝酒精濃度30%以上的烈酒後,必需休息24小時以上,才能讓酒精完全代謝。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統計,106年酒駕取締件數爲1萬1332件,其中早上6時至中午12時的晨間酒駕件數爲2854件,佔比高達25%;與104年晨間酒駕件數2281件相比,106年晨間酒駕件數成長近25%。

交通部道安會執秘謝銘鴻表示,一般民衆常常誤會睡一覺起來就能開車,其實連喝麻油雞、薑母鴨隔天體內仍會殘留酒精,他自己日前購買酒測器實測,發現吃完薑母鴨18分鐘後,酒精濃度約0.09mg/l(毫克/公升),等到隔天一早再次測量,發現酒精濃度仍有0.14mg/l。

天氣寒冷,許多民衆都喜歡吃薑母鴨補身,吃完後隔天酒精仍會殘留。(圖/記者周宸亙攝)

「許多藥酒藥膳、提神飲料都含有酒精成分。」謝銘鴻指出,106年酒駕事故死亡人數每年331人,107年1至11月也累積282人,希望大家能更重視防治酒駕。對此,道安會特別和臺灣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合作,拍攝「不酒駕小心隔夜醉」紀錄片

肝膽胃腸科醫師郭東恩表示,喝酒5至10分鐘之內,酒精就會被人體吸收,據2015年史丹佛大醫學院研究臺灣人代謝酒精的能力,發現跟歐美國家比起來,4成7的臺灣人肝臟解酒酵素效能較低,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代謝。

郭東恩提醒,不管量多量少,喝低濃度30%以下的酒,例如紅酒白酒,建議休息12小時以上,喝高濃度30%以上的酒建議休息24小時以上,才能讓酒精在體內完全代謝,避免因酒精殘留而發生憾事

精神科段永章醫師則說,酒駕累犯通常存有僥倖心態,以爲大量補充水分或睡一覺,體內就沒有酒精殘留,其實喝酒後24小時內,判斷力、專注力、肌肉協調性都會變差,酒駕累犯在心中建置「警報器」觀念,喝酒前預想酒駕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