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天方夜譚的能源政策—蔡政府能源政策指標再檢視

2017年5月蔡總統上任1週年時,個人曾寫過一篇「蔡政府能源政策九大指標全部跳票」的文章,並分兩次在「無色覺醒」節目錄影解釋。本月蔡總統上任3週年,正是再度驗證九大硬指標進度的適當時機。

所謂九大硬指標是指2016年選前民進黨新能源計劃」中提出並由蔡政府照單全收,足以驗證蔡政府是否達成能源政策目標的九個數字。蔡政府能源政策有兩大目標:發展綠能(取代核電)及減少碳排,所以其硬指標也可分爲綠能指標及減碳指標。

綠能硬指標有4項:1. 太陽能裝置2000萬瓩(20GW);2. 地熱發電設置20萬瓩(200MW);3. 以綠電制氫降溫液化輸往日本;4. 再生能源提供20%電力。減碳硬指標有5項:1. 電力零成長;2. 裝置智慧電錶每年節電100億度;3. 以碳捕捉及封存(CCS)每年減碳1000萬噸;4. 煤電佔比降爲30%;5. 2025年減碳4000萬噸。

這9項硬指標也可依其現況分爲兩類,一類目前即可斷言決無可能達成,另一類爲蔡政府窮兇極惡,不惜一切代價,仍努力妄想達成者。

以下六項爲目前即可斷言決無可能達成:

1. 地熱發電裝置200MW

地熱發電裝置20萬瓩(200MW)是蔡政府天方夜譚政策之一。茲摘取兩則與地熱發電有關的新聞:

去年中油及臺電組成的「地熱國家隊」正式在宜蘭仁澤3號地熱探勘井「開鑽」,中油表示, 此開發計劃預計2021年6月前分3期完成鑽探6口地熱探勘井,預估潛力至少有8MW。

二年前臺電爲了推動綠島低碳再生能源發電,看中了綠島海底溫泉有2千瓩(2MW)地熱發電資源,進行「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劃」,開挖兩口溫泉井。原本預計今年底可以裝設一部2百瓩小型發電機組,上個月傳出這個試驗受阻,海底溫泉熱能不到120度的發電標準,無法發電。

蔡政府目標是裝置200MW地熱電廠,目前只有些容量極小,聊勝於無的示範機組,「地熱國家隊」的目標是在2021年完成8MW的「勘井」,是否會發生臺電在綠島勘井發現溫度不足,無法發電的事件重演,誰也不敢說。就算成功也只有8MW。200MW目標,只能當笑話看。

2. 以綠電制氫後降溫液化輸往日本

國外推動氫能的主要原因在於希望以氫氣車(以氫爲燃料)取代以汽油爲燃料的汽車以減碳。但蔡政府的大計是將臺灣建設成爲「氫燃料輸出國」,規劃以太陽能電解制氫外銷日本。自然界沒有氫礦,氫氣是種工業產品。國外多以化學方法制氫,電解制氫成本太高,很少人採用。而且要特別注意的是,國外以價格低廉的煤電電解制氫都無法與化學制氫競爭,今日蔡政府規劃以發電成本高於煤電3倍的太陽能電力電解制氫,之後還要花大成本將其降溫至-253°C製成液態氫輸日,對成本毫無基本概念。目前以綠電制氫連影子都沒有,此項指標確定跳票。

3. 電力零成長

蔡政府將「電力零成長」作爲能源政策目標的根本原因在於「減碳」。就算蔡政府達到增加400億度綠電以取代核電的目標,綠電佔比20%也已達到獨立電網臺灣的綠電供電極限,任何用電成長都將由火力發電提供,碳排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爲達到減碳目標,電力非零成長不可。但蔡政府上任3年來,用電年年成長。目前經濟部規劃到2025年每年平均電力成長1.86%,所謂「電力零成長」已提前破功。

4. 智慧電錶節電每年100億度

在2016年選前民進黨「新能源計劃」提出裝置智慧電錶年可節電100億度時,本人即指出每年節電最多20億度。能源局網站上「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覈定本)」有一段:智慧電錶布建後,依據相關時間電價試驗計劃之實驗結果,推估低壓用戶節省 3%用電,高壓用戶則節省1%用電。

實際上,2017年全國住宅用電戶約1270萬戶,總用電量475億度。假設每年用電成長1.86%,2025年住宅用電550億度,節約3%約17億度,猶低於本人估計。該段中提及高壓用戶可節省1%也沒錯,但問題是高壓用戶老早就已裝設智慧電錶,新花1000億元爲全國300萬用戶改裝智慧電錶全部是低壓用戶,300萬戶不到1/4的住宅用戶,花了這筆天文數字每年節省的用電量約4億度,約電力系統用電的0.15%,也頗符合蔡政府爲了配合口號不計成本的一貫作風。不幸花了1000億元裝置智慧電錶,每年節電100億度仍然跳票。

5. 以碳捕捉及封存(CCS)每年減碳1000萬噸

多數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碳捕捉及封存(CCS)。CCS 是減碳方法之一,CCS是在火力電廠加裝設備將其發電排碳在排入大氣之前予以回收,並將其埋在數公里下合適的地層,永久封存。臺電在數年前曾在彰濱工業區試挖3公里深的試驗井,後因地方民衆有疑慮,已全面停止。1000萬噸碳排約爲臺中3部機年碳排,以全球而言都是極具野心的規劃,不幸目前完全歸零。目標過於不切實際,確定跳票。

6. 2025年減碳4000萬噸

由以上電力零成長,以智慧電錶每年省電100億度及以CCS減碳1000萬噸三大硬指標全都跳票的情勢可知2025年減碳4000萬噸的目標絕無可能達成,必然跳票。實際數據顯示蔡政府就任以來之碳排年年增加。

以上6項爲目前即可斷言決無可能達成的硬指標,另外3項則爲蔡政府目前拚死拚活,不惜將全民拖下水,仍努力妄想達成之硬指標。

7. 太陽能裝置2000萬瓩(20GW)

太陽能能量密度太低,與核能發電及火力發電相較,發同樣度數的電要百倍土地,原本就不適宜在地狹人稠的臺灣推廣。蔡政府規劃在全國百萬屋頂裝置300萬瓩太陽光電外,在地面要裝置1700萬瓩的太陽能,需要255平方公里的土地(與臺北市面積相當)。裝置完成後臺灣太陽能密度將爲目前世界第一、德國的5倍,每度發電成本將爲所取代核電的4倍,每年發電成本1000億元。到2018年爲止,太陽能裝置容量爲284萬瓩,不到2000萬瓩15%,但蔡政府爲達到其不切實際的目標,不顧人民死活,瘋狂的四處加建太陽光電設備,但想要達標?只能說「很拚」。

8. 再生能源提供20%電力

蔡政府目前規劃2025年太陽能供電255億度,風電供電235億度加上水電等,再生能源供電617億度,佔全部用電3016億度的20%。這是極具野心的計劃。2018年太陽能供電35億度,風力供電17億度,表示在6年內這兩者供電要增加近10倍,客氣說「難度很高」。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主力是太陽能及離岸風電,前面已討論太陽能,現在來看看離岸風電。蔡政府推動離岸風電可說是能源政策中最鴨覇的一項,報章多有報導,在此不贅述。去年監察院都看不下去而正式發文糾正經濟部,蔡政府就是置之不理。離岸風電是每年發電成本近1000億元,20年共進貢外商2兆元的賣國巨案

9. 煤電佔比降爲30%

減碳是蔡政府能源政策除非核外的另一目標。其減碳的最主手段就是以氣電取代煤電。將煤電佔比降爲30%,同時將氣電佔比增爲50%。減碳固然重要,但政府應先評估何種手段減碳纔是最經濟合適的減碳方式,而不是如目前不計成本的以氣代煤減碳。以氣代碳減碳代價每噸5000元,高於溫減法及歐盟碳交易價格10倍,是最無腦的減碳方式。增氣降煤的減碳方式每年增加發電成本也近1000億元。

結論

由以上討論可知蔡政府能源政策9大硬指標中有6項今日即可確定必然跳票,另外3項則爲蔡政府不惜每年花3000億元發電成本也要達標。可能讀者以爲此數字太高,在此可與政府評估比較:依經濟部今年3月4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之「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報告」顯示,政府預估2025年總用電量3029億度,電價漲幅0.84元,依此計算6年後每年發電成本增加2500億元,與本人估計相當,以全臺860萬家庭計算,每家負擔增加3萬元。所以問題已經不是此3項可否達標而是多花3000億元所爲何來?

目前看來蔡政府明年繼續執政希望渺茫,藍營極可能重返執政,目前即應規劃在就政權輪替後,立即廢除本文所指出之(蔡政府不切實際的)最後3項目標,拯救全民於水火。

(作者爲臺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