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基專訪/入閣扮演溝通者角色 成功宣傳衛星升空!但感想卻是「頭破血流」

科技部長陳良基專訪系列二

◎採訪:周康玉李錦奇攝影:林敬旻、呂佳賢

文/周康玉

科技部長陳良基,三年半前從學界跨入政界,先後在教育部與科技部任職,爲臺灣的教育與科技發展奔走。一向笑容滿面的陳良基,在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首度吐露入閣以來的心情卻是「頭破血流」。

「那時候爲了(技術轉移)跑政府、找政委、找部長,說科技基本法要改,但沒人願意接受....因爲政府實在『很難溝通』,我乾脆到政府裡面來,因爲實在是看不下去。」

陳良基自2016年5月卸下臺大副校長職務,接下教育部次長,隔(2017)年2月又轉任科技部長,中途還因賴清德內閣總辭,傳出被行政院長蘇貞昌徵詢擔任教育部長、最後仍留任科技部的插曲

算一算,陳良基擔任科技部長至今已兩年9個月。

回首學界時期的甘苦,陳良基表示,研究本身固然辛苦,但最辛苦的還是從研究到產生效益的過程,很多人不清楚當中的關卡,他十幾年來都花力氣sale(銷售)這個概念,還因此常被「打槍」。

▼科技部長陳良基專訪。(圖/記者林敬旻攝,下同)

公職後的感想呢?陳良基幽默地說「就...頭破血流呀!要不厭其煩地一直解釋一直解釋。教育部跟科技部、甚至每個部會都是如此。以修法爲例,他(政府官員)會覺得說,以前都做得好好的,現在爲什麼不行?」

「我就問他很簡單一個問題『2000年後臺灣爲什麼沒有哪間企業,被認爲是世界級的大公司?』...這表示大家都是享受2000年以前的成果。」陳良基說。

陳良基直言,2000年後,生態在改變、產業的形式也改變了,可是如果所有東西(體制法規)都不變,怎麼可能?如同臺積創辦人張忠謀所說,臺灣在網路時代已經抓不到方向了,進入AI時代,再不抓就沒機會。

陳良基一上任後就推動《科技基本法》修法,召開多次跨部會會議,並於同(2017)年6月公佈修法成果,放寬了公立學術及研究機構可彈性運用研發成果收入。「這時候就會發現說,犧牲(自由)進來其實是值得的,要不然撐不下去。」陳良基笑着說。

成功炒熱福爾摩沙衛星發射話題 讓民衆也能注意到國家科技發展

陳良基任內,曾歷經福爾摩沙衛星兩度的發射。一次是由臺灣完全自主研發的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前(2017)年8月升空;第二次是臺美合作的氣象衛星-福衛七號,今年6月升空。兩次發射不僅曝光量與宣傳空前的多,陳良基甚至在福衛七號升空時,親到美國佛州太空中心現場,全程參與,成爲最佳代言人,且引起廣大回響。

陳良基表示,科學家埋首苦做,不會跟外面social(社交),部會的責任就是要把科學家的事講出來,讓大家聽得懂,重點要能精準地把大家有好奇心又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東西講清楚。

成敗「大老闆」要負責

對於國家未來的科技政策,陳良基舉例說,智慧農業可以養活30-50萬人,年產值1000億元,如果希望產值年年倍增,一年投入幾十億就非常夠了。然而以半導體來講,從業人口是10-30萬人,但所創造的產值是2.6兆元,規模和農業大不相同。科技部不會忽略任何社會需要,但在資源有限情形下,斟酌分配資源經費

然而,今年大選後,明年新政府上任,是否擔心最後討論出來的全國科技發展計劃,最後在執政者選擇下走樣?陳良基說,就像一個企業,專業經理人有他的判斷,但真正重大決策還是得回到董事會。科技部會聯合科技人把想法匯診起來,並把未來可行的解決方案和風險呈現後,最後還是要政府決定,因爲「大老闆」要負起企業的成敗責任。

延伸閱讀:►陳良基專訪/新創公司家數和募資金額可望翻倍成長 全國科技發展計劃將符大家期待►陳良基專訪/企業求才別存「媳婦成婆心態 年輕人也得把目光看遠►卸下偶包的科技部長陳良基!善於推銷政策 樂觀看待苦難人生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

►ETtoday 8歲瘋狂購物節!全館活動38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