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浩》一中我表 國民黨棄守兩岸

國民黨提供)

11月26日,中國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發佈11月時事民調顯示,有58.9%民衆認爲民進黨不可能和大陸方面洽談出比九二共識更好的共識;同時顯示國民黨在政黨支持度上,從今年6月輸給民進黨19.2%縮小到11月的4.18%,縮小率爲79%;而該民調是在22日反萊豬、反關中天秋斗大遊行之前採樣的,相信到12月分國民黨的支持度會繼續上升。這項民調錶明,近6成臺灣民衆仍認爲九二共識是目前兩岸最好的政策;而堅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的支持度已探底回升,進步明顯。

近期三件政經大事牽動臺海局勢。一是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重申「繼續推進兩岸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方針;二是被稱對華「硬而不亂」的拜登在美國大選中勝出,中美臺三邊關係將出現一段較穩定的盤整期;三是中、日、韓、澳、紐和東十國成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臺灣被排除其外。這三件事爲臺灣藍綠兩黨調整兩岸政策,尤其爲國民黨撥亂反正,找回主流價值,發揮兩岸互動優勢提供新的契機。

國民黨2016、2020兩次大選失敗,黨內有人將原因歸咎於被貼上親中標籤及堅持九二共識,錯將解藥當毒藥。尤其是2020年敗選,有內外兩大原因,內因是黨內不團結和路線出了問題,被2018年九合一選戰的勝利衝昏頭腦,以爲2020年大位唾手可得,一衆大佬爲爭奪候選人位子內鬥不已,及至在選戰中丟失黨魂,不再堅持九二共識,反而跟着民進黨反對一國兩制;外因是民進黨當局香港反送中風波中撿到槍,炮製「芒果乾」恐嚇選民,更將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畫上等號,橫加扭曲和污名化,藉此壓制國民黨候選人。

選後國民黨內對九二共識產生爭論,出現一些雜音。有人認爲九二共識已完成歷史功能,應將其束之高閣。幾番折騰下來,終於在9月6日全代會端出一個 「以中華民國憲法基礎的九二共識」。其理論依據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關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表述,皆本於中華民國憲法,也是兩岸求同存異的成功經驗。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應用以延續兩岸互動,並以此尋求互動方式與時俱進。」

11月7日馬英九在 「習馬會五週年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爲了兩岸避戰謀和,重啓被關閉的兩岸和平大橋,期待兩岸都能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很明顯,國民黨全代會通過的是一個異化了的變味的九二共識。這個「共識」的最大問題,是抹掉了九二共識求同存異的創造性模糊,刻意突出「異」的部分,勢必徒增兩岸的政治歧見和爭議,又如何重啓兩岸對話互動?如果連中國國民黨都無法與大陸良性互動,又談何改善兩岸關係,增進兩岸政治互信?談何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維護臺海和平安寧?這是當前國民黨必須首先進行撥亂反正的問題。

11月16日,新華社特稿方式,訪問了親歷1992年香港會談的海協會孫亞夫周寧等負責人。當年以海協會諮詢部副主任身份與海基會法律服務處處長許惠佑同爲雙方主談代表的周寧回憶說:「海基會當時所提表述方案之一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並建議『在彼此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各自以口頭方式說明立場』 。這一口頭表述方案當時由海基會人員逐字逐句念出,我們現場記錄後複述一遍,經海基會人員確認無誤。」

同時接受新華社專訪的時任海協會副秘書長的孫亞夫也提到:「 1992年11月16日,海協會致函海基會,指出海基會在香港商談中就表述堅持一中原則的態度『提出了具體表述內容,其中明確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並將海基會上述表述方案附在函後,意在表示海協會認可的海基會表述方案是這一案;同時告知對方,海協會口頭表述要點爲『海峽兩岸都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箇中國的政治涵義』。這樣,兩會口頭表述方案都記載在同一份書面文件上,這是可以查考的。12月3日海基會回函,對海協會去函沒有表示異議。到此,雙方都認爲兩會達成了共識。」

從周寧、孫亞夫等親歷者回憶的1992年會談過程可見,在兩岸分歧一時難以消弭的時空條件下,兩岸經雙方授權達成的共識,體現了擱置爭議,求大同,存小異和爲貴的中華智慧。1995年8月,時任臺灣海基會秘書長的焦仁和首次將1992年兩會達成的這一共識,概括爲「一箇中國,各自表述」,但大陸方面一直沒有接受,到1999年更明確反對這個說法。後來被九二共識所取代。

1992年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表明,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就是「海峽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而一定要將九二共識說成「一箇中國,各自表述」,或者在九二共識前面或後面加上「一中各表」,不但將表述方式變成表述內容,也容易混淆兩岸均堅持一中原則與雙方對一中涵義不同認知的區別,從而造成雙方同意就一中內涵「各說各話」的假象。正是由於「一中各表」留有被刻意解讀的空間,當年李登輝就曾企圖將「特殊國與國關係」塞進「一中各表」。

殷鑑不遠,馬英九執政8年,推行自相矛盾的「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路線,開口閉口不離「各表」,雖然擴大了兩岸交流,但「只經不政」不願展開政治對話,競選時兩度承諾洽籤兩岸和平協議的政綱相繼跳票,使兩岸無法從敵對邁向和平,終於釀成「太陽花學運」,導致2014、2016兩次選戰大敗,使兩岸從2008年到2016年苦心經營的和平發展大好局面得而復失,教訓殊深。

時至今日,有些國民黨人似乎傷疤未好就忘了疼,把九二共識定義成「以中華民國憲法爲基礎的九二共識」,在「一中各表」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爲「一中我表」,顯然,這不再是爲着改善兩岸關係,而是爲着迎合被民進黨當局迷惑誤導的所謂「臺灣主流民意」,是急功近利爲了選舉而病急亂投醫的糊塗作爲。問題在於,如此一來國民黨在以後的兩岸政治互動中還會有角色嗎?綠營選民也會因此就把選票投給國民黨嗎?當前民進黨的倚美抗中、拒統謀獨路線裹挾整個臺灣,未來臺海的動盪局勢難以預測。中國國民黨不能簡單以選舉論成敗,而應從更長遠來看是否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和臺海和平。兵兇戰危之局面下,事關方向和道路的抉擇,事關臺海的戰爭與和平,國民黨人還宜慎思

(作者爲北京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