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19元的玻尿酸 醫美機構賣1000元!這居然不是暴利

(原標題:成本19元的玻尿酸醫美機構賣1000元!這居然不是暴利

“你很漂亮,不需要整容,你只是不太自信,相信我,自信的女孩才最漂亮。大夫,不是漂亮的女孩才最自信嗎?”

2020年11月《聽見她說》開播,第一集就將鏡頭對準了外貌焦慮。如同劇集中,對自己的五官全部不滿意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如同劇集中,告訴你其實你不需要整容的醫生,卻寥寥無幾。

事實上,現今有各種各樣的“焦慮”填充我們的生活,有一些來自客觀環境,還有一些來自商家的煽動鼓譟。

醫美行業,在大環境和商家的共同渲染下,長成了一池望不見底的深潭。

從求美到焦慮,消費者變身“韭菜

辣媽可可(化名),從事辦公室工作,每天大部分時間對着電腦,嚴格來說,這是一份對顏值要求不算太高的工作。在旁人的眼中看來,她也已經足夠漂亮,但她仍然會在每個月的收入中,專門留出一部分用來打針。

大熱的水光針、玻尿酸她都有涉及,定期去美容機構也已經是她的日常。雖然在同事的眼裡,即使沒去打針,娜娜的臉也沒有什麼明顯變化,但是按她本人的說法:“現在如果隔一段時間不去打,就會有點‘想’。”

這種“想”,很難說是不是一種“心癮”。

產生渴望—滿足渴望”,能夠帶來愉悅感,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心情不好買包包”。“想要變美—真的變美”,就是這樣一個產生愉悅的過程。可惜,對不少人來說,變美挺難的,要長期堅持運動、充足睡眠、飲食清淡……與之相比,醫美提供了一個捷徑,兩天時間就能達到別人努力半年的效果,需求迅速滿足。

△《狼狽》截圖

對於商家來說,需求就是市場:有需求,滿足需求;沒有需求,就創造需求。

10年前,人們開始用“種草”“長草”“拔草”來形容自己的消費慾望。10年過去,這個詞不僅沒有過時,還與新詞“韭浪”產生了微妙的融合——你種下的草,都將成爲資本眼中嗷嗷待收的韭菜。

這個概念放在醫美行業同樣適用。

當下的大環境對一個人,尤其是對女性的外貌標準,本就較爲狹隘苛刻,還有無數的標語將一個人的外貌和態度、品格、未來甚至人生聯繫起來,給“美”這個概念貼上標籤,告訴你一定要白、一定要瘦、一定要大眼睛、一定要尖下頜。

一位醫美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曾經對深藍財經表示,“一般我們看朋友圈的照片最多點開大圖看一下,但是我發現很多女孩不僅要點開大圖,還要進一步放大圖片看細節,仔細審視眼睛怎麼樣、鼻子怎麼樣。”

他還說,來做醫美項目的人,很多都沒有身體上的缺陷或疾病,醫美機構不會稱呼他們爲“患者”,而是稱爲“求美者”。

求美,本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但是過度的焦慮、偏執、自卑,卻成了不健康的情緒

焦慮情緒,成了“種草”“長草”最好的養料。

我們算了一筆賬

成本19元的玻尿酸,機構爲什麼賣1000

目前,按照醫生能力與原料質量來分類,醫美項目大致可以分爲三類,第一類是較爲依賴原材料針劑類項目,該項目對醫護人員的水平要求較低。第二類則更加依賴醫生醫術,比如眼部綜合、臉型磨骨。第三類則對二者要求都較高,比如隆胸手術,鼻部假體植入等。

醫美是個暴利行業,但這種暴利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也就是原材料及器械的生產商

我國最具代表性的醫美原材料生產商是A股上市的醫美三劍客華熙生物(688363)市值約760億元、愛美客(300896)市值約780億元、昊海生科(688366)市值約170億元。

昊海生科曾在招股書中披露了玻尿酸產品的平均單價和成本,2018年,該公司一支成本爲19.22元的玻尿酸產品,銷售單價能達到285.35元,毛利率高達93.26%。

高達90%的毛利率,在A股市場上只有茅臺等高端白酒能與之比肩。

而對於而對於產業鏈中游的醫美機構來說,利潤空間則被一再擠壓。

目前我國的醫美機構正經歷行業洗牌,但仍然處於野蠻生長狀態,集中度低且良莠不齊,對上游供貨商的議價能力較低。目前上市的醫美機構僅有2家公司,新三板的華韓整形(430335),目前已通過精選層小IPO,停牌前的市值不過36億元;美股上市的醫美國際(AIS.O),市值約1.2億美元,折人民幣不足8億元。

2017年至2019年,華韓整形平均銷售毛利率爲51.88%,平均銷售淨利率僅爲5.25%;醫美國際平均銷售毛利率爲66.9%%,平均銷售淨利率爲-9.21%。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從整個醫療美容機構的價值鏈來看,營銷渠道佔比很高,約佔50%,銷售費用佔比20%,耗材運營成本各佔10%,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各佔比約5%。獲客成本高,成爲醫美市場很大的痛點。受制於鉅額的營銷費用,醫美機構盈利水平舉步不前,業內盈利機構佔比不足30%。

經過上游和中游,醫美項目到了消費者這裡,已經成爲了絕對的奢侈品。

耗材,在醫美機構成本中平均只佔10%,考慮到邊際成本和不同項目不同機構的差異,醫美項目的售價至少也應爲原材料成本價的5倍才能盈利。

B站UP主付曦冉,通過聯繫、諮詢醫院相關負責人,在視頻中統計並公開了部分醫美項目的原材料淨價,具體內容如下,如果有小夥伴打算進行醫療美容,可以仔細看看:

以水光針爲例,潤月雅械字號水光針淨價120元一支,那麼醫美機構的售價在600元上下均屬正常。

陷阱叢生,消費者身處“雷區”

對產品定價有了一定了解,再搜索新氧後卻發現,同樣是2ml的潤月雅水光針,有些機構售價580元,有些機構售價不足100元。

事實上,由於市場競爭,不少醫美機構選擇打出低價牌來吸引消費者,獲客成本進一步提高,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醫美機構會盡量讓單客多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過度美容的情況。

△華美美萊諮詢師在朋友圈奚落消費者,圖片來源:知乎

同時,新氧上幾乎所有的醫美機構都支持分期付款,讓消費者在無力承擔的時候,貸款消費。甚至於新氧平臺也已經推出了金融工具“氧分唄”,提供助貸服務。

另一方面,高利誘惑下,黑機構、黑醫師、假藥劑、不規範操作的現象層出不窮。

以近年來大熱的熱瑪吉項目爲例,經Thermage(熱瑪吉)中國官方微信帳號查詢得知,截至2020年9月,熱瑪吉國內產品唯一經銷商博士倫認證的、採購Thermage原廠設備及配件的機構僅有286家;而在新氧抗衰節期間,新氧平臺熱瑪吉參與商家數累計達到1032家。

這與另一個數據大致相同。

《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000家。但經過估算,全國有超過80000家生活美業的店鋪非法開展醫美項目。

“黑機構”數量,是合法機構的6倍,即便是正規機構,還有15%存在超範圍經營的現象,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佔行業的12%。

而在非法的醫美場所,90%以上的醫美設備都是假貨。這些“黑機構”,是我國醫療美容行業事故高發區,平均每年黑醫美致死致殘人數約10萬人,且多數消費者投訴無門維權艱難。

黑貓投訴上,有消費者稱,通過新氧APP,在深圳妍熙醫療美容門診部進行抽脂手術後,導致大腿嚴重變形。深藍財經查詢後發現,深圳妍熙確實是一家在衛健委註冊過的醫療美容門診,但級別是未定級,按照國家規定,是不可以從事抽脂、顴骨降低等三級、四級手術項目的。然而截至發稿,仍然可以通過新氧預約深圳妍熙的抽脂手術。

即便是正規機構的合規項目,也有可能遇不合法的針劑和不專業的醫師。

2019年我國醫美行業正規針劑佔比僅爲33.3%,除此之外,醫美非法從業者達10萬以上,合法醫師僅佔行業的28%。

違規操作更是層數不窮,仍然以熱瑪吉爲例,熱瑪吉的探頭均爲一次性探頭,不可多人共用,目前市場上有900發和1200發兩種,第四代熱瑪吉1200發的探頭淨價爲3500元至4000元,而熱瑪吉儀器價格更是動輒百萬元。

但在大衆點評中搜索熱瑪吉,許多熱瑪吉項目售價低於淨價,並寫明“100發體驗項目”“450發局部項目”等。

其中是否存在一個探頭重複多人使用的情況,值得質疑。

醫美市場上,黑醫院黑醫生、真醫院假醫生、真醫院黑項目、假醫院假藥劑……還有篩選不嚴的平臺,消費者還要面對多少陷阱?

內外交困的醫美平臺

據蘇寧金融研究院數據,醫美電商平臺從2016年開始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且集中度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美股上市的新氧(SY),佔據了50%的市場份額,其市值達到13億美元(約85億元人民幣)。

新氧成立於2013年,發展至今已形成“社區+電商+點評”的商業架構。

從前述內容中不難看出,以新氧爲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對入駐商家和上線項目的審覈並不嚴格。

早在2019年7月,新京報曾刊發報道,曝光新氧APP平臺上入駐的部分醫美機構,存在涉嫌銷售違禁的肉毒素等藥品行爲,客戶的“美麗日記”、評價也存在造假刷評現象,有商家對假“美麗日記”明碼標價2000元一套,手術前後對比圖數百元一套,形成一條龍服務的網絡黑產。

時隔半年後,財經國家週刊回訪後發現新氧平臺商家上架項目涉嫌違規、日記短評造假、代運營灰產盛行等亂象整治未見明顯成效,大量問題仍然存在,求美者維權依舊艱難。

直到今天,上述問題仍舊存在。

由於虛假信息等問題造成的用戶不信任,是新氧一直以來的“內困”。

除了內部風險,還有外部挑戰

財報顯示,新氧三季度總收入爲3.60億元,同比增長18.9%;創下公司2019年5月上市以來單季度收入新高,84.48%的毛利率也達到近8個季度以來的峰值。同時,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總收入合計8.70億元,同比增長9.69%。

然而,公司第三季度淨利潤僅90萬元,同比下降97.14%,環比也下降了近60%。

增收不增利,主要在於新氧銷售成本高企,據新氧白皮書數據顯示,新氧平臺的獲客成本高達400元/人。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新氧的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已達6.50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

銷售費用上漲背後,是新氧長期以來燒錢換流量的運營模式,就連試水金融工具,也被外界解讀爲新氧想要尋找流量以外的新賽道

流量,是新氧等平臺的重要支柱,但現如今,阿里、騰訊等自帶流量的互聯網巨頭也開始佈局醫美行業,是新氧不得不面對的“外患”。

內外交困之下,醫美平臺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

結語

眼下,醫美行業中,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亂象,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好在國家對醫療美容行業監管越來越重視,尤其是自2014年起,每年都發起打擊非法醫美行動,從源頭的針劑產品,到黑醫美機構查處,都體現出國家嚴格監管的決心。

2020年疫情期間,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

震盪之後,一定會迎來更加自律、健康的醫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