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上演「四川通史」!發現六千座古墓羣 戰國末期「郫」戈出土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佈在四川挖掘6000多座古物。(圖/川報觀察)

實習記者符芳萱/綜合報導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4日發佈,挖掘「四川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的10.34平方公里區域內,發現超過六千座的古代墓葬大量出土文物,都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等於地下埋藏了將近一半的「四川通史」。考古團隊還發現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這也是近年來三國時期文物的重要發現,建立四川對於三國文化等研究新方向

根據《川報觀察》報導,這次出土的六千多座墓葬類型爲崖墓、巖坑墓、磚室墓等,時代戰國延續到明代,其中包括以戰國末期「郫」戈、西漢時期有着外文字母的「龍紋鉛餅」、新莽時期的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等多種古代文物。

考古項目領隊兼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左志強表示,漢末三國崖墓保存相當完整,因爲在當時漢代墓葬厚葬形式非常流行,所以經常遭到盜墓賊的光顧且不易保存,稱爲「漢墓十室九空」。另外,這個墓葬的隨葬器物數量高達86件和數百枚的錢幣,是個意義非凡的重大發現。

新川紅花溝戰國墓葬出土的「郫」戈是兩千多年前在成都郫縣的首次實物見證,也是成都平原進入秦代國家統治的實物資料。考古人員也發現,「郫」戈的價值相當與幾年前在成都地區考古發現「成都」。

▲出土的戰國末期「郫」戈。(圖/川報觀察)

考古人員在漢代墓葬中發掘,帶有外文字母的「龍紋鉛餅」,這可能是漢武帝時期發行的貨幣白金三品」。專家識讀也發現,這種字母可能是古希臘文字或是貴霜國時期的文字,它之所以會出現在漢代貨幣之上,猜測是當時受到西域貨幣的影響

左志強說明,漢末三國崖墓將幫助未來的四川「六朝時期」考古學文化的構建與探索,在考古學角度也能完整復原史籍無載的漢末三國蜀地崖墓喪葬行爲、儀式觀念等文化習俗

左志強也說,被髮掘6000餘座墓葬所屬年代沒有差距太大的時間斷層,能夠構建起蜀漢兩晉南朝的「六朝墓葬」考古學序列,充足四川地區唐宋墓葬的類型,增加明代早期品官墓資料。他也補充,這能幫助到成都平原崖墓的變化、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四川社會變遷等主要課題,完善了各式各樣的實物資料與歷史文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