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需要衆多小書店

(原標題城市需要衆多小書店

文化評析

北京朝陽門外吉祥裡108號樓日前新開了一家有意思的“幽默書店”,引來很多愛書人“打卡”。這家店還開了一個公衆號,店主在上面更新日記:哪些人來了,買了什麼書,或者聊了什麼主題開業沒多久,它已經實現了這個主題書店的“初衷”:爲人們提供更多歡聲笑語。

這是北京新華書店的新嘗試,是新華書店開辦的第一家“主題書店”。所謂“主題書店”,就是不求新求全,而是深耕一個主題,比如音樂繪畫建築,都可以單獨開書店。相比之下,“幽默書店”更另類一些,因爲它可以涵蓋漫畫,也可以涵蓋文字笑話、相聲、寓言等),是一個更深入的“主題”,而不是簡單的圖書分類

早在幾年前,電商開始衝擊實體書店的時候,人們都爲書店擔心,一些有名的書店確實倒閉了。但是,這兩年,大城市正在出現一股書店復興的浪潮,一些商業綜合體中有越來越大的書店,“最美書店”也成爲年輕人喜歡逛的地方,他們在那裡拍照、咖啡。這股浪潮的最新代表,就是在杭州和上海都有分店的日本蔦屋書店。應該承認,這些書店的出現都是好事,儘管經營上圖書只佔很小比例,但是“最美書店”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親近書,也爲城市創造了新的生活美學場景。人們擔心的是,這種依靠資本驅動的大書店浪潮是否能夠持續,因爲大部分書店都對“減免租金”這樣的政策優惠有着較大依賴。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小書店的出現反而讓人感到欣慰。小書店沒有那麼大噱頭,也無法吸引大量讀者來“打卡”,但是它們真正紮根社區。小書店的生存並不容易,它們需要直面電商的競爭,爲了能夠存活,會有很多“創新”。在成都讀本屋書店就是一例,店主到出版社倉庫專門尋找版權即將過期或者“滯銷”但是有價值書籍,以極低的價格拿下,最後打折出售,書店現在經營得有聲有色。“幽默書店”這樣的主題書店,也是一個新探索。它的容量和大書店沒法比,也不靠販賣咖啡或者文創產品這樣的高利潤商品獲利,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優勢:擁有最多最全的幽默主題書,如幽默漫畫,這讓它能夠吸引到這一類特別的讀者。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任何一個“小衆”書店,只要真有自己的特色,也能吸引到足夠多的讀者。

現在人們認識到,小書店在商業模式上也有自己的未來。如果我們把大書店比喻成城市的廣場或者大街的話,小書店則更像那些小街道,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對必須路過的人來說,它不僅是重要的,甚至也是必需的。它更像是一個城市文化的“毛細血管”,如果城市能夠擁有足夠多風格和主題多樣的小書店,就會形成別具一格的文化景觀

市民來說,小書店的價值,遠不止“一個買書的地方”,它是人們尋找自己同類的地方。從“幽默書店”店主的日記中,我們看到那些顧客最真實的心情,他們來到這裡,是找書,也是找人,喜歡閱讀同類書籍的,一定擁有更相似的靈魂。在日常生活中,兩個人可能屬於同一個公司,但是由於都“穿着盔甲”,他們甚至都無法認出彼此的心,如果他們在書店相遇,一定會開懷大笑。

從這個意義上看,一個個小書店就是市民的“精神中心”,是都市的靈魂。在文化產業政策上,它們由於體量有限,很難得到真正的關注,但是對市民和讀者來講,它們卻是生活的一部分。隨着中國城市化的深入,人們物質生活普遍改善,精神生活變得越來越重要,肯定會出現更多像“幽默書店”這樣小而美、主題鮮明的空間。在那裡,都市人會實現心的聯結,至少在書店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一個更大的世界確實存在,孤獨感也會因此減少幾分。

作者張豐,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