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挺烏抗俄!美國軍援最多不意外 這國GDP佔比居冠

烏克蘭軍人今年2月下旬在英國西南部軍營受訓操作「挑戰者2式」坦克,手持國旗合影。(資料照/路透社)

俄烏戰爭打到今天(6日)進入第376天,烏克蘭人堅強抗敵的精神贏得世人尊敬,歐美衡量防衛情勢也積極申援。德國智庫統計,至開戰1週年前夕,各國軍援仍以美國居首,其次爲英國、波蘭、德國;軍事與人道捐輸總額在GDP佔比居冠的是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高達1.1%,美國爲0.4%。

俄羅斯去年2月24日在烏克蘭展開「特殊軍事行動」,如意算盤是3天內攻下首都基輔,豈料這場戰爭拖了1年還沒結束。歐洲新聞網(Euronews)報導,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追蹤統計,自去年1月至今年2月23日,美國喊出軍援烏克蘭的金額以443億歐元(近新臺幣1兆4428億元)遙遙領先。

美國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階主管鮑曼(Brad Bowman)說,實際數字遠高於此,他認爲美方大量軍援與烏克蘭人的勇氣與機敏,就是烏克蘭能夠撐到如今的原因。

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海馬斯」(HIMARS)是美國支援烏克蘭的重型武器之一。(資料照/美聯社)

歐洲新聞網引述非政府組織武器貿易論壇(The Forum on the Arms Trade)資料指,美國支援烏克蘭的武器種類繁多,光是火砲就至少7種,其中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海馬斯」(HIRMS)已達38套;坦克與步兵戰車多達9款,例如美製M1艾布蘭坦克(Abrams)累計31輛;愛國者、鷹式等空防系統與彈藥也至少6種;M-17直升機已20架。

鎮守烏克蘭南部港市赫爾鬆的烏軍,今年1月操作M777榴彈砲攻擊俄軍。(資料照/美聯社)

軍援金額排名第二的是英國,逼近49億歐元(約新臺幣1596億元),包括火砲、坦克、空防武器,以今年1月開率先提供14輛挑戰者2式坦克(Challenger 2)最受矚目,這是西方國家現今主力款。

身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緣,緊鄰戰區的波蘭軍援金額累計24.3億歐元(近新臺幣792億元),排名第三。德國位居第四,累計23.6億歐元(約新臺幣769億元)。

德國向烏克蘭提供豹2(Leopard 2)坦克抵禦俄軍攻擊。(資料照/美聯社)

今年1月,烏軍在烏克蘭東部頓內次克州交戰前線以波蘭提供的蟹式自走砲轟擊俄軍據點。(資料照/路透社)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統計顯示,以各種捐輸總計金額在GDP佔比相較,波羅的海三小國均名列前茅。愛沙尼亞最給力,GDP佔比1.1%在40國之中居冠;拉脫維亞1%,立陶宛0.7%;第四名是波蘭,捐輸金額佔GOP的0.6%。

鮑曼特別指出,波蘭扮演了值得稱道的要角,波羅的海三小國也十分積極支援烏克蘭,「北約東側門外出了此等大事,這些又是最靠近俄羅斯的國家,他們對於我們的敵人並無不切實際的幻想」。

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說:「倘若烏克蘭淪陷,世界其他地方的自由會落入險境。我們幫助烏克蘭保家衛國,也等於捍衛所有國家的自由民主,包括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