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還是和解 美智庫預測陸印2021年何去何從

薩尼認爲,陸印戰略差異雙方歷史糾葛一帶一路影響,2021年關係恐持續緊繃。圖爲印軍在趕往拉達克的途中,於巴塔爾暫時歇息。(圖/路透社)

作爲21世紀崛起的2大強權,中國大陸印度2020年在邊界加萬河谷(Galwan River Valley)爆發肉搏衝突,讓雙邊關係陷入過去數十年來的最低點。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主任多薩尼(Rafiq Dossani)分析,由於雙方對抗是根基於彼此戰略差異之上,加上歷史長期糾葛、一帶一路的影響,雙方在2021年恐死結難解,未來情勢仍有緊張上升的風險短期內恐難緩解。

多薩尼投書國家利益》,指出北京與新德里之間的關係,正處於數十年來的最低點。從降低風險升級角度來看,改善兩邊關係最符合彼此利益,而這種關係又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卻又最危險的關係。

2020年6月,大陸與印度的士兵在加萬河谷爆發肢體衝突。雖然雙方都不願正式承認,但衝突迄今北京掌握先前由印度控制的領土約20平方英里。印度曾多次要求大陸退回事發前的陸印邊境實際控制線(Line of Actual Control, LOAC),雙方更舉行9輪會談,卻毫無斬獲;隨後,印度對北京實施經濟制裁,導致數十億美元的商業損失,卻依舊無解。

從過去歷史糾葛來看,恐怕是雙方在2021年關係仍不容樂觀的原因之一。2019年,印度修建通往LOAC的道路,北京以提升新德里快速運送並部署部隊可能性爲由,正式提出抗議,卻爲印度忽視。1個月後,雙方皆增兵於該地,這象徵着兩國數十年來諒解的轉變。

與拉達克事件類似,大陸與不丹2017年於洞朗區也傳出緊張情勢。當時印度爲不丹派出部隊,與該地區的大陸築路工對峙,而北京則派出部隊至爭議點。不過,當時緊張局勢於3個月內消解。雙方軍事指揮官達成協議,而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於2018年會面,敲定解決爭議的程序

更重要的是洞朗事件爲雙方帶來的教訓。印度認知即使派兵干預,仍無法阻止北京修路的決心,讓印度希望透過修路、部署部隊來鞏固對爭議領土的控制;對北京而言,則是認識兩國間軍事力量差異,讓其有本錢奪取拉達克的印度控制領土,而新德里卻無力回擊。

更進一步的說,雙方戰略存在根深蒂固的差異,成爲彼此關係在2021年難以好轉的主因。在大陸的戰略評估中,印度已是崛起大國,而北京正與華府激烈角力中,故不願意破壞與印度在2018年的莫習會取得的穩定關係。

然而,印度在2019年對拉達克爭議區的主權聲張,已破壞這種穩定;加上印度修築道路,甚至印度的內部壓力,讓新德里不願在拉達克議題上有所退讓,大陸有必要採取重大「舉措」矯正關係回覆穩定。

印度的觀點則不同。歷經數十年來的發展,大陸綜合國力的快速成長與強大軍事能力,讓兩國關係陷入不平等的窘境。雖然在部分想定中,中共願平等地接納印度,如在蘇丹聯合探勘石油與設立新開發銀行;但在其他議題中,大陸卻明顯大幹新德里柺子,例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以及核子供應國組織(Nuclear Suppliers Group)。

在這樣先天不足的前提下,一帶一路更讓雙方走入關係的死衚衕。一帶一路大量在南亞國家大灑鈔票,特別是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而在尼泊爾孟加拉、與馬爾地夫,甚至是阿富汗,一帶一路都投入大筆建設投資。

由於部分國家爲印度傳統權力影響範圍,讓新德里感到憂心。例如,一帶一路對巴基斯坦公路與斯里蘭卡港口的經營,隨時可用來滿足北京的國防需求。

多薩尼總結,與洞朗地區不同,中印在拉達克的爭議是建立在戰略差異的基礎之上,2021的情勢仍有升級的風險。多薩尼呼籲,由於雙方都是21世紀的崛起強權,和解與合作能帶來彼此受惠,雙方領導人應放眼長期利益,改善彼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