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櫻花樹 丹頂鶴Big見面會開啓臺日合作保育新頁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10月30日是臺北市立動物園搬遷到木柵25週年,也是丹頂鶴「Kika」的見面會,動物園特別與來自北海道朋友,共同種下櫻花樹作爲丹頂鶴開展紀念

約150位來自北海道的朋友齊聚動物園,除了來看丹頂鶴,還心懷感恩,因今年4月立法院長王金平,與立法院同仁及旅遊、財經界朋友前往北海道訪問,藉由實際行動幫助北海道恢復觀光生機,而王金平院長今天也到動物園看丹頂鶴,祝福雙方人民的情誼,就像丹頂鶴一樣親親密密、長長久久。日本北海道知事高橋晴美、釧路市市長蝦名大也、釧路市動物園園長山口良雄、及釧路市民等一行人,除探望丹頂鶴,同時也介紹北海道的觀光物產給臺灣的朋友。

臺北動物園與釧路市動物園,於今天共同簽署「保育宣言」,雙方攜手合作丹頂鶴域外保育與教育展示計劃,讓自然資產永續生存。在這丹頂鶴開展的重要時日,王金平院長與高橋知事等於鳥園廣場種植2棵櫻花樹,爲開啓保育新頁作爲紀念。

日本在1952年指定「釧路的丹頂鶴」爲特別天然紀念物,丹頂鶴在中國和日本文化都象徵長壽,也屢次出現在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在兩國人民在歷史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情感與寓意。由古賀公也副園長養大的「BIG」(見圖,臺北動物園提供),今天跟大家見面,雖然較不怕人,但希望參觀的民衆能降低音量,不要讓一牆之隔的「Kika」緊張,因爲「Kika」個性較爲敏感,需要更多的時間熟悉新環境,預計明年初纔會與大家見面。

今天也是臺北動物園遷園25週年園慶,舉辦丹頂鶴的開展活動,更是別具意義,讓我們一起祝福這對來自日本的「溼原之神」,能很快的適應新家環境,早生貴子,大家也一起持續爲丹頂鶴域外保育貢獻心力

保育宣言:雙方將致力於維護丹頂鶴基因多樣性、提升醫療飼養繁殖技術、強化保育教育活動內涵及落實棲地環境永續經營,保育狀態:丹頂鶴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皮書中是瀕危物種,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列入附錄一。

日本在1935年指定丹頂鶴及其繁殖地爲天然紀念物,1952年指定「釧路的丹頂鶴」爲特別天然紀念物,1967年指定全國各地域的丹頂鶴爲特別天然紀念物,1993年指定丹頂鶴爲稀少野生動植物種。

丹頂鶴小檔案

英名:Red-crowned Crane

學名:Grus japonensis

分佈:蘇聯東南端、中國大陸東北部、南韓北韓及日本的北海道。

特徵:體長150公分;體重7-10公斤(冬天可達12公斤);翼展寬220-250公分。

棲地:出現於蘆葦莎草、水蠟燭生長的高草沼澤區及寬闊的草生地

食性:雜食性。以昆蟲、水生無脊椎、魚、兩生類囓齒類爲食物,也會吃蘆葦、草及其他植物。

繁殖:在春天進行繁殖。親鳥會以枯死的蘆葦築巢產下2枚蛋,公母鳥輪替孵蛋的工作,約29-34天可孵化。幼雛羽毛呈褐色,在翅基部帶有白斑羽翼豐滿期95天,3-4歲才達到性成熟

移動:在中國大陸東北部及蘇聯東南端鄰近區域繁殖,並遷徙至韓國及中國大陸的江蘇渡冬;而居留在北海道的族羣並不遷移。

保育:丹頂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爲瀕危物種,也是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一的物種。現有族羣數約2000只,爲所有現生鶴類中第二稀少者。

保育現況:丹頂鶴系大型涉禽,溼地環境中屬於食物鏈上層,爲溼地生物多樣性關鍵種。但由於環境的破壞及獵捕的壓力,丹頂鶴在野外棲地分佈零散且族羣數量稀少。即使現今各國逐漸重視對丹頂鶴之保育,但其棲息地或周圍區域的人類活動及開發壓力仍存在,因此在進行丹頂鶴於原棲地保育的同時,也要同步進行丹頂鶴的移地域外保育工作。2011年10月,臺北動物園與日本北海道釧路動物園共同合作進行「丹頂鶴域外保育計劃」,將圈養的域外族羣分散管理,避免集中單一國家或機構,以減少天然災害或疫病侵襲而損及全體族羣的風險,而此次引進的「Big」和「Kika貴華」就是域外保育衛星族羣的奠基個體。

型態:丹頂鶴全身雪白,只有次級飛羽內側和三級飛羽是黑色,翅膀收起來時覆蓋在短而白色的尾羽上,所以常被誤認爲尾羽是黑色。丹頂鶴的前額是黑色,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似肉冠狀,所以頭頂紅色的部分是沒有羽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