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明星的消長

出口明星消長圖╱本報資料照片

歷年出口明星變化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談起今天台灣的出口明星,用猜的都知道,那一定是半導體,尤其受疫情影響,遠距應用商機大增,去年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出口佔整體出口升至近四成,名列出口之首。

除了半導體表現佳,去年電腦及相關零組件出口也不錯,更早以前,大約2000年前後電腦等資通產品曾是我出口最大宗,惟隨着多數廠商把生產線移往大陸,出口明星的地位只好讓給半導體。

農產、紡織 昔日外銷主力

自2000年以來,臺灣前兩大出口不是半導體,就是資通產品,然而,回顧過去50年的出口史會發現,天底下沒有永遠的明星產業,每隔一段期間就會出現變化。日據時代臺灣出口有七成是米和糖,1960年代前兩名是蔬菜水產罐頭、農產品,合計佔出口總值25%,那個年代農產輸出所取得的外匯是我國最重要的資本。

隨後,政府擬定四年計劃發展工業以改善國民經濟,在「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號召下,出口出現重大變化,1970年代紡織服飾業躍居出口首位,加計紡織品合計佔出口達28%,紡織業成爲我國最大創匯產業。

長江後浪推前浪,隨着亞洲鄰國的競爭,加以廠商的外移,紡織業的出口風光逐漸被電機電器業取代,臺灣由紡織成衣王國變成家電出口大國,1980~1990年代初電機及家電佔出口比重高達兩成。

在那個紡織工業如日中天的年代,李國鼎孫運璿兩位前後任經濟部長已意識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潛力,多次赴美攬才並於1980年設立竹科行政院開發基金更投資一億美元創立臺積電,延攬張忠謀主持,這些努力雖未有立竿見影之效,卻爲半導體產業發展做好準備,讓臺灣得以在匯率升值、產業外移的1990年代跨向資訊電子領域,成就了臺灣今天的經濟榮景

超前部署 成就半導體盛世

我國電腦、筆電行銷全球,2000年前後資通產品佔我出口始終維持在兩成,爲各業所望塵莫及,我國由紡織王國轉而成爲電腦代工大國,然而時代巨輪仍繼續疾駛,風光了十年的電腦,出口第一名的位置最終還是得讓給半導體。

2002年政府推動「兩兆雙星」,兩兆指的是半導體、面板日後產值要達兆元,2004年半導體出口比重升破兩成而躍居第一,此後逐年升高,如今已達四成,國內各產業難望其項背。至於面板則時有起落,2010年曾名列第四,可惜後繼乏力而逐年下滑。

不論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或是楊慎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都遙指着一件事,那就是再偉大、風流的英雄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謝幕,半個世紀以來的臺灣出口變化亦然,昔日農產、紡織、電器、電腦出口佔比皆逾兩成,而今安在哉?去年紡織品出口佔比只有2.2%,電機及電器也只有3.3%,農產及加工食品更只有1.4%,產業變化與大自然的消長可謂如響斯應,令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