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燒跟聞還能如何分辨蠶絲被真僞?4招小撇步報你知

蠶絲蠶蛾科昆蟲變態化蛹前吐出的高分子蛋白質,經接觸空氣後形成的絲狀物。(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華少甫臺北報導

近來有不肖網路商家魚目混珠,假借養蠶國寶大師名義,詐騙消費者低價銷售蠶絲被。農委會表示,蠶絲得來不易,製成蠶絲被價位自然不低,低價蠶絲被可能混摻化纖成分,消費者若不瞭解蠶絲的來源,很可能花大錢卻買到贗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別指導幾個小撇步,讓民衆可以聰明選購貨真價實的蠶絲被。

農委會指出,蠶絲是蠶蛾科昆蟲變態化蛹前吐出的高分子蛋白質,經接觸空氣後形成的絲狀物,是最天然的蛋白質纖維,而蠶蛾在化蛹前要以乾淨無毒的桑葉人工飼育長達35天左右,約需2萬頭家蠶所吐的絲才能拉成一牀蠶絲被,由於人力成本高加上蠶絲被取得不易,消費者更應該睜大眼睛檢視,以防被矇騙。以下是幾個辨識蠶絲最簡單的方法:

臺灣蠶業文化館。(圖/農委會提供)

一、可以將被胎中的蠶絲纖維取出,對着燈光觀看,會有自然的光澤閃耀。

二、將蠶絲纖維點火燒,好的蠶絲不會着火,燃燒時只會冒出白煙。觀察燒完的餘燼,真蠶絲燒完後不會結團,手搓一搓就會如飛灰散落不留痕跡

三、聞聞看,由於蠶絲的成分以蛋白質爲主,點火燒的時候會有蛋白燒焦味,類似燒頭髮的味道而不是塑膠臭味

四、參考農委會官網蠶桑主題館,其中有蠶絲相關認證及選購技巧

農委會表示,常見的蠶絲纖維以家蠶絲質地較細緻,具光澤及親膚特性,應用範圍也最廣,常作爲蠶絲被、衣料家飾等紡織素材。蠶絲纖維的多孔結構透氣特性,可以快速地將人體汗水排出,更能感受乾爽不悶熱的舒適感,且不易起靜電,是皮膚過敏族羣的最佳選擇。而家蠶的利用不僅只在製作蠶絲被及衣物,亦可開發蠶絲蛋白美容保養品生醫敷料甚至利用蠶蛹生產疫苗

該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國內唯一蠶桑研究的基地並保有多樣化的蠶桑種原庫,長期致力於蠶桑新技術及新用途的研發與產出。106年起,爲推動蠶桑文化創新與延續,更成立蠶桑產業推動工作圈,結合臺三線竹苗地區先民保留的蠶桑技術與基礎,透過創新課程教案及示範推廣,期望推動國內蠶桑產業文化復興。消費者若想進一步認識家蠶與蠶絲的應用,歡迎闔家蒞臨該會苗栗場園區臺灣蠶業文化館參觀,親自體驗蠶桑文化之美。

臺灣蠶業文化館地址: 363苗栗縣公館鄉261號電話: 03 722 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