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東風又起

4月9日,寧德時代在儲能新品發佈會上,正式對外發布全球首款天恆儲能系統,可實現5年零衰減,並可大規模量產交付。

寧德時代儲能事業部CTO、儲能歐洲業務部總裁許金梅表示,在進行能量時移的過程中,儲能自身也在接受着時間的考驗。不過,"儲能行業的大發展是必然,全面佈局勢在必行。"

2021年,隨着強配儲能政策的出臺以及2025年發展目標的制定,儲能在資本市場曾得到過比較高的關注度。但由於經濟性不足,加上非剛需屬性,後期板塊熱度逐漸下降。

如今,平靜又一次被打破。

儲能突然開始起量了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數據,截至2023年9月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75.2GW,同比+50%。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25.3GW/53.4GWh,功率和能量規模同比+280%/+267%。

此外,前三季度新增規劃、在建新型儲能項目規模102.8GW/240.8GWh,第四季度,特別是12月是企業全年衝擊併網裝機量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完成10%,年內裝機規模將會達到49.6GWh,三倍於去年裝機水平。

儲能之所以突然加速,核心原因是經濟性是提升。

儲能最熱的一個領域是工商業儲能,寫字樓、工廠等用電側配備的儲能設備,其主要實現的目標包括自發自用或者峰谷價差套利。

2021年,發改委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要求在保持電價總水平穩定的基礎上引導用電側削峰填谷、改善電力供需狀況、促進新能源消納,隨後各地開始劃分峰谷時段並確定峰谷電價價差。

根據北極星儲能網的統計,到2023年7月全國共有19省市峰谷電價差超過0.7元,其中上海地區的峰谷價差最高達到1.8923元/kWh。

峰谷價差的擴大直接給儲能帶來了套利空間,進而帶來大量的工商業儲能需求,而成本端的快速下降又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過程。

拆解儲能系統的成本構成,電池成本大約佔60%,PCS佔15%,BMS佔10%,EMS佔比5%-10%,其餘配件佔5%,因此電池是最關鍵的成本項。而目前儲能電池主要是鋰電池,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數據,2022年全球新型儲能累計裝機中鋰離子電池佔比高達86.8%。

目前鋰價直線下探,極大降低了儲能電池的成本。據統計,到2023年6月,儲能系統中標均價已低至1082.00元/kWh,相較1月下降了25%。由於鋰價下降向下遊傳導有一定延遲,未來一段時間內儲能系統價格大概率仍將呈繼續下降。之前業內做過測算,如果鋰離子電池容量成本和功率成本再下降20%,那麼其LOCE(度電成本)將比現階段最經濟的抽水蓄能還要低。

儲能的前景是高度確定的,但這並不意味着短期高度確定的投資機遇。

巨量的資本正在砸向儲能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相關儲能企業融資總額超過730億元,目前已有超百家儲能產業鏈相關企業排隊衝刺IPO,包括盟固利、海博思創、艾羅能源、瑞浦蘭鈞等產業鏈頭部企業均已進入上市進程或完成上市。另據星球儲能所統計,2023年1-6月,儲能行業超百億的投資項目就有42起。

與此同時,企業紛紛跨界涌入,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都想進來分一杯羹。2023年《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中有55家企業佈局儲能產業。而根據畢馬威和中電聯聯合發佈的研究報告,僅2022年國內就成立了3.8萬家儲能相關企業,是2021年的5.8倍。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熱鬧的另一面是過剩。

高工產研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儲能電池產能利用率不足5成,其中戶儲電池更是連3成都不到。業內普遍達成共識,未來3年是儲能行業的"生死卡位賽",大洗牌在所難免,低端無效產能將被迅速出清。

前不久遠景能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鄭漢波在一場會議上直言:"明年可能80%的儲能系統集成商會倒下。"

事實上,"內卷一直就是儲能的常態"。

參與者良莠不齊,競爭格局分散,技術還未成型,整個市場依然處在秩序紊亂的春秋戰國時代,價格戰打起來根本不講武德。就拿比較簡單的儲能集裝箱來說,一個40尺的集裝箱最貴可以賣到80萬,最便宜也可以賣20萬。

激烈對拼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賺錢

作爲儲能界異軍突起的網紅,海辰儲能素有"小寧德"之稱。過去三年,海辰儲能連續虧損,且虧損逐年擴大,到2022年,海辰儲能營收飆升至36.14億元,但虧損也放大到4.36億元。

儲能的發展路徑與光伏高度類似,當下仍處於大規模導入的前夜,風險遠大於機遇。最近幾年,很多新崛起的儲能公司在資本助推下日子過的不錯,但這種富貴恐怕很難長久。只有那些在技術、品牌、資金、成本、規模等方面具備優勢的頭部企業,才更有機會穿越週期,迎接平價時代的星辰大海。

以儲能集成環節爲例,大多數儲能項目招標均要求參與方具備項目建設經驗和運營經驗,但國內大多數企業並不具備這樣的背景,像陽光電源這種老牌頭部公司有天然的先發優勢。

作爲逆變器全球第一,陽光電源很早就開始發力儲能集成系統。2022年,公司儲能系統全球發貨量7.7GWh,在儲能系統集成商中排名全球第一,連續七年出貨量全國第一。目前陽光電源已具備儲能電池PACK年產能20GWh,儲能系統年產能20GWh。

產業鏈最核心的儲能電池領域,頭部企業也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鋰電池是一個規模效應極強的產業,電池公司產能每翻一倍,直接製造成本會下降15%-20%,先發企業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後來者一步跟不上,步步落後,彎道超車實在太難。

根據SNE Research數據,2022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爲122GWh,其中寧德時代出貨53GWh,市佔率提升到43.4%;比亞迪出貨14GWh,市佔率爲11.5%,而LG新能源、三星SDI等海外企業份額下降明顯。

寧德時代也憑藉規模優勢和品牌溢價獲得了顯著的盈利能力,2022年產品單位毛利爲0.16元/Wh,2023年上半年其儲能業務營收280億元,毛利率達到21.32%,而以海辰儲能爲代表的後起之秀們還身處虧損的泥潭。

平價入網是大規模商業化的原點,在此之前,恐怕整個行業大多數玩家都難逃虧損換增長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