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北醫體系評鑑全壘打 醫界炮轟

衛福部原去年12月中旬公佈醫院評鑑結果,卻延後到今年1月中,近日傳出,北醫體系除了萬芳醫院原本就是醫學中心外,北醫附醫、雙和醫院也可能納入,再加上臺北慈濟,醫學中心數量將從原本19家衝至22家。圖爲萬芳醫院。(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原去年12月中旬公佈醫院評鑑結果,近日卻宣佈將延後到今年1月中,醫界盛傳,延後原因與北醫體系3家醫院都躍升醫學中心,導致全臺醫學中心總數從原本19家衝破22家,嚴重稀釋健保資源有關,該結果震盪醫界,恐衝擊選情,因此衛福部刻意拖延到選後才公佈,醫界痛批評鑑出現政治角力,公信力蕩然無存。

全臺現有19家醫學中心,其中8家位於臺北區,包括臺大、北榮、三總、馬偕(臺北及淡水院區)、亞東、新光、萬芳、國泰,北區則僅有1家長庚醫院(林口及臺北院區)。由於桃竹苗人口增加,依規定北區可增設1個醫學中心,總數可達20家。

醫界近日傳出,包括前衛福部長陳時中、現任部長薛瑞元、次長王必勝等都是北醫大校友,因此北醫體系除了萬芳醫院原本就是醫學中心外,北醫附醫、雙和醫院也可能納入,再加上臺北慈濟,醫學中心數量將從原本19家衝至22家。

有醫學系教授直言,醫學中心一年會比區域醫院多出3至4億元健保點值,相當於3億元左右,一口氣多3家醫院等於12億元,且全數集中在臺北市,嚴重稀釋臺北區健保點值,「醫界很難吞下去」。

該教授評估,由於日前醫界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對執政黨累積很多不滿,若選前公佈這個結果,肯定衝擊選舉,因此纔有另一個「不認同,但勉強可以接受」的版本,「北慈和萬芳」同時進入名單,全國醫學中心總數爲20家。

「北區需要這麼多醫學中心嗎?」有醫界人士不滿,醫學評鑑本該中立客觀,現卻充滿政治角力,甚至連公佈時間也一變再變,顯見是爲了大選考量,所謂評鑑公信力,根本蕩然無存。

王必勝則表示,無論是哪個版本都不是事實,延遲原因與行政程序延遲有關,「絕對沒有大選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