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裝置「加速世界」來臨 智慧型手機恐成古董

▲穿戴式裝置不僅可做到所有智慧型手機能做的事,更強化了與現實環境的互動,讓人隨時隨地能掌握所需資訊。(圖/Google Glass應用想像圖/取自YouTube影片)

記者鍾禎祥綜合報導

想想看,早上起牀,打開你的神經連結裝置電源時間天氣行程表等各種資訊透過嵌入式電子傳輸像素通通投射在自己的眼前,手往空中一劃,看看有誰打電話給你,呀!今天不用上班,那就躺在牀上好友玩場虛擬實境對戰遊戲吧

這不是幻想,而是我們正在邁向的未來。

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預估,至2018年止,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將達4.85億個,Google、蘋果三星索尼科技大廠嗅到這股商機,爭先恐後搶着推出眼鏡手錶等穿戴式裝置,就像個人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一樣,穿戴式科技也將爲我們帶來全新的體驗

穿戴式裝置的魅力何在?試想,您戴着一款智慧型眼鏡(或隱形眼鏡)走在臺北東區,所經過店家的資訊不斷透過無線網路傳輸到屏幕四周,這家店評價不錯、那家店正在特價,嗯?原本想去的餐廳已經客滿?麻煩電腦帶路尋找其他用餐地點吧,一個紅色箭頭就出現在地上,雖然別人都看不到,但是你看的一清二楚。

◄人類對穿戴式裝置的應用充滿想像,許多創作都可看見蹤影。(圖/取自《加速世界》)

就像小說《加速世界》所描繪的場景,透過穿戴式裝置,未來「虛擬」與「現實」的連結將越來越緊密,實境互動所能創造的應用讓人充滿想像。

可惜,目前的穿戴式裝置離我們的「想像」仍很遙遠,就拿2014年預計上市的Google Glass來說,嚴格說只是把智慧型手機熒幕搬到消費者眼前,尚無看見任何破壞式創新的「殺手級應用」,兩片塞滿資訊的小小玻璃要價1500美元(約新臺幣44700元),我想除了科技迷外,一般消費者恐怕買單意願不高。

美國科技部落客James Plafke形容得很有趣,他說Google Glass就像是學校裡那個你暗戀已久的女孩,但你從未與她說過話,只能靠幻想不斷腦補她的完美、她的好,「推動我們期待穿戴式科技的是幻想,而非技術。」

James Plafke說得沒錯,但科技迷也無須失望,回想1994年IBM推出的第一支智慧型手機「SIMON」,以現在的角度來看,也不過是破銅爛鐵,其實如嵌入式電子訊號腦神經連結裝置早非空想,只是離全面應用仍有一段距離,活在這個時代,或許我們應該感到榮幸,有機會躬逢其盛,見證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

專家預測,穿戴式裝置取代智慧型手機所花時間不會太久,或許20年後,實體熒幕和鍵盤,就會成爲教科書上纔看得見的古董

▼配戴Google眼鏡的一日演示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