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高層要求海鯤 加速港試海試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右)昨天上午由拖船拖往臺船廠房內進行下一步測試,移泊過程意外與臺船正在新建的潛艦救難艦、編號571的大武軍艦(左)合體。記者劉學聖/攝影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軍艦昨天移置,全艦亮相,引發外界關注。傳高層要求海鯤艦加速實施泊港測試(HAT)、海上測試(SAT),由海軍司令部在今年五二○前編列首艘量產艦預算案,但遭海軍司令唐華反對,堅持必須在海鯤艦順利完成海上測試後,再行編列後續艦預算。

海軍司令部昨僅稱,已於本月十九日對外表示海鯤艦沒有在今年五月廿日前交艦規畫。臺船公司則表示,在臺船董事長鄭文隆及海昌計劃專案召集人黃曙光諮委帶隊下,昨完成海鯤軍艦浮船測試作業,順利將原型艦從臺船封閉式組裝工廠經由浮船作業移至乾塢,將在乾塢進行電瓶與主機等動力系統調校與泊港測試後,進入下一階段海上測試。

對於海鯤艦亮相浮水,專家提醒,臺船建造船殼技術沒問題,但重點在於艦體後續完成裝備艤裝後的港試與海試,是否能達到海軍作戰需求。

前海軍潛艦軍官王志鵬表示,該艦未來即將實施的傾側測試,須待全船桅杆、電瓶等裝備到位,並將燃油、淡水、充電加到標準值,才能進行有意義的下水測試。觀察海鯤艦外觀,可目擊自動誘標系統預留孔、國造車葉比例稍小,以及高轉速車葉有噪音較大疑慮;未來港測到海試完成,至少需近一年時間。

前海軍成功艦長黃徵輝則表示,臺船確有能力完成海鯤艦外殼建造,但難處在於要在緊密艦體裝設大批管制裝備,這些裝備是否合格?海鯤艦的完成度,去年根本未達「下水」標準,舉行儀式後,待在海昌廠五個月,也都未碰到水,這在國際上很罕見;海鯤艦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問題,主事者始終宣稱建造過程合格順利,但萬事都要回歸到全艦是否符合海軍作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