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陰魂不散 阿富汗讓西方盟友質疑拜登仍奉行美國優先

拜登撤出阿富汗的決策加上喀布爾撤出的混亂,讓西方盟友質疑其仍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圖爲阿富汗民衆將孩子遞給美軍,讓美軍帶孩子離開。(圖/路透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9日報導,儘管美總統拜登日前在歐盟總部信誓旦旦的喊出「美國回來了」;但不過兩個月,西方盟友就因拜登抽身阿富汗戰爭與塔利班奪回喀布爾引發的混亂,質疑前總統川普仍陰魂不散,美國優先仍主導拜登的外交政策。

2021年夏初,拜登走訪布魯塞爾,並對美國盟友高呼「美國回來了」。這句話在他首度出國公事訪問的行程中,幾乎每站都得喊一次。這段期間,各國領導人無不歡迎他到訪,以此當作緩解川普執政4年帶來焦慮的特效藥。

拜登對西方盟友信心喊話,「與北約、歐盟建立良好的關係,絕對符合美國的利益。我和我的前任在這點上看法完全不同」。

2個月之後,同樣一批盟友如今卻納悶拜登究竟怎麼了。阿富汗戰爭羞恥性的落幕,再度勾起對「美國優先外交政策」的憂慮;部分盟友憂心,前總統川普依舊陰魂不散。喀布爾渾沌式地陷落更讓美國官員措手不及,也讓美國與其他國家忙着撤離外交官與阿富汗人,但卻嚴重削弱拜登重建美國外交能力的承諾。

雪上加霜的是,塔利班掌權讓阿富汗婦女與女童的未來命運陷入不確定,也讓拜登反覆重申的「人權將成爲我們外交政策的核心」遭質疑;諷刺的是,這周他才又說過這句話。

部分人憂心,美國撒手造成的混亂,會讓俄國、中國大陸等行爲者抓緊機會,散播美國的不可靠;然而,這些國家又是美國希望重新調整彼此外交政策的對象。

曾任阿富汗指揮官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裴卓斯(David Petraeus)表示,「對中國與俄國來說,這是一次實際驗證,旨在測出誰纔是真正的夥伴」。北京與莫斯科正散播訊息,試圖削弱美國在全球的地位。「儘管歐盟峰會與七國會議相當成功,但歐洲領導人仍質疑美國」。

※「這不該是你對待盟友之道」

報導認爲,問題的根源在於拜登本人缺乏溝通。在喀布爾淪陷長達48小時候,拜登纔開始與外國領導人聯繫。他於17日致電給英國首相,18日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話。

雖然白宮強調,基層官員已有定期通話以商討後勤與作戰事宜;但相較於其他國家元首的做法,他們是拼命擠出時間聯絡彼此。截至18日,梅克爾已和英國、法國、義大利、巴基斯坦、卡達,以及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負責人進行通話。

阿富汗因混亂而生的危機,讓美國民衆與外國元首對這位新總統有了全新的看法。過去40多年的公職生涯,他以同理心、樂觀主義爲人所知;如今卻爲冷酷的政治現實所取代。他矢言恢復政府權力,現卻爲喀布爾混亂的景象以及被證實爲錯的自信預測所削弱。

歐亞集團總裁布瑞莫(Ian Bremmer)認爲,拜登缺少與美國民衆、全球各地盟友誠實地溝通,而這些人對拜登政府深感失望。他們認爲,美國做法上應該更多的擁抱多邊主義,特別是西方盟友在阿富汗戰場與美國並肩作戰長達20多年。不幸的是,對於如何與何時離開,美國人卻是單方面決策。「坦白說,這不是對待盟友之道」。

※拜登撤出的執行遭各國領袖質疑

過去與美國並肩作戰的國家領袖,如今對拜登拍板戰爭結束的方式感到光火,並公開質疑美國是如何執行撤軍。梅克爾表示,撤軍過程特別的痛苦,充滿苦澀、戲劇性與可怕的發展。知情人士表示,梅克爾抨擊拜登的決策,並認爲是國內政治因素讓其拍板退出。

在英國,首相強生遊走在鋼絲上,一方面他希望與拜登維持密切的工作關係;與此同時,強生黨內許多人士隊美國退出感到憤怒。甚至,政府內部也有人不滿。在國會中,主導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保守黨成員,猛烈抨擊拜登將阿富汗的局勢歸咎於該國的安全部隊。

曾在阿富汗服役的保守黨議員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表示,看到拜登質疑曾一同與我並肩作戰的人,質疑他們的勇氣、宣稱他們逃跑,這十足可恥。

在與拜登談話後,唐寧街發表聲明,強調維持過去20年來在阿富汗取得成果,抵抗恐怖主義產生的威脅,以及持續支援阿富汗民衆,三者有其重要性。

法國總統馬克宏則警告,僅靠歐洲無法承擔當前情勢的後果,並強調法國會預防與杜絕來自阿富汗的大量非法移民潮。過去,馬克宏一直呼籲歐洲安全政策應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雖然還未與拜登正式通話,但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表示,在與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談話後,雙方都對阿富汗的婦女與女童感到憂心。希拉蕊歡迎美加努力,並敦促加拿大持續彼此工作。

※美國片面決定北約撤出

拜登將於下週的線上會議再次與G7交手。此外,還有兩場將於秋季登場的會議,分別是聯合國大會與在羅馬舉行的G20會議。這三大外交會議將是拜登再次向外國元首傳達美國領導力的重要場合。

雖然拜登還是能主打自己與川普不同,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到完全擁抱北約;但阿富汗無疑仍會是國際關注焦點。

雪上加霜的是,阿富汗不是拜登唯一面對的難題;在其他領域上,拜登也表現出無視國際的態度。美國政府18日宣佈,將於今年秋天向所有美國民衆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加強劑。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呼籲緩打疫苗,把疫苗留給連第一劑都還沒法打的國家相悖。

布瑞莫強調,拜登是美國人的總統,卻對盟友與美國以外的公民抱以冷漠態度,嚴重程度已激怒長期與美國合作的人。

前中東談判代表兼CNN全球事務分析師米勒(Aaron David Miller)則認爲,美國信譽已根本上被削弱了,甚至永久削弱。「我們犧牲了2300條美國人的人命、數十萬阿富汗人、數億美元,我們打得很好;但是時候離開了。隨着時間推進,任何人都會要美國爲其撒手負責」。

雖然拜登宣稱,離開阿富汗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卻是正確的抉擇。他會爲後果負起責任。儘管如此,美國的盟友卻仍抱怨,拜登宣佈在911之前撤出美軍,此前卻沒有跟盟友好好的商量。甚至有人懷疑,隨着美軍撤出,阿富汗如何維持秩序與安全情勢,特別是喀布爾國際機場與其他外交設施。

在6月份的北約會議期間,拜登聲稱各國領袖對美國撤出計劃形成強烈共識。一名政府高官更用「整場會議充滿難以相信的熱情與團結,包括對減少駐阿富汗軍隊一事都呈現齊心齊力」。但自此之後,官員定調會中決策爲美國強迫使然。

北約秘書長史託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有鑑於美國已決定結束軍事任務,歐洲盟國要持續維持插手阿富汗,就政治現實來看完全不可能。「我們同進,我們一起調整駐軍,然後30個盟友協商後一起離開」。當被問到這是否代表美國決策束縛北約做爲時,史託騰伯格很清楚的表達,「當然,美國的決策定調了北約的決定,或是爲北約抉擇創造了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