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啟動晶片和藥品進口調查 為徵收關稅鋪路

美國總統川普週一表示,預期在不久的將來會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美聯社

美國政府聯邦公報週一(14日)公告,川普政府開始對半導體和藥品進口展開調查,這被視爲是以國安爲由加徵關稅的前奏,可能進一步擴大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全面貿易戰。

美國商務部在兩份公告中表示,已開始調查「半導體和半導體制造設備」以及「藥品和藥物原料,包括成品藥」進口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這些依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在4月1日啓動的調查可能持續數月。根據規定,商務部長應在270天內提交調查結果,但川普及其他官員暗示相關程序可能提早完成。

川普週一也表示,他預期在不久的將來會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川普週日說,將在未來一週宣佈半導體進口稅率,還表示對彈性對待該產業的一些公司。

川普長期批評外國生產藥品和晶片對國安構成威脅,並威脅加徵關稅,以推動這些產品重返美國製造。不過,這些關稅也可能擾亂供應鏈,並推高美國民衆的生活成本。

新關稅可能使晶片業被迫漲價或接受利潤縮水

從汽車到飛機,從行動電話到消費電子產品,這些產品都離不開半導體,而美國政府研擬的新關稅,可能導致全球營收超過6,000億美元的晶片產業遭遇亂流。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受損尚未完全修復,如今可能因美國的關稅措施而面臨新壓力。

上週五,川普政府才宣佈半導體、手機、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的進口豁免於對中國大陸的145%關稅。外界認爲這有利蘋果、輝達等科技大廠,但川普及其顧問隨後迅速表示,這種關稅豁免只是暫時的,晶片仍將面臨單獨課稅。

商務部針對半導體的調查範圍廣泛,將評估傳統晶片和先進晶片的進口情況。根據政府公告,這次調查將涵蓋所有半導體的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以及含有這些零組件的電子產品等。

對半導體產業徵收關稅,可能影響每年向美國出貨數十億美元微處理器和相關商品的許多公司。如果川普實現關稅威脅,臺積電和南韓SK海力士等外國先進晶片製造商可能被迫漲價或接受利潤縮水。

這些措施還可能導致川普要擴大本土晶片製造願景的成本,尤其是如果來自艾司摩爾(ASML)等公司的晶片製造設備也被加徵關稅。

製藥業者可能苦吞關稅成本、進而縮減研發

另一項針對藥品的調查將涵蓋所有藥品進口,包括成品學名藥和非學名藥,以及藥物製造原料。調查人員還將調查重要藥用成分的進口情況。公衆可在未來21天內就這兩項調查提交意見。

關稅也將打擊包括Merck & Co.和禮來在內的全球主要製藥業者,這些公司幾乎都在全球各地設有數十個生產基地。

製藥業者已競相在關稅措施出爐前宣佈在美的重大投資,包括瑞士藥廠諾華計劃未來五年在美投資230億美元,而禮來、Merck & Co.和嬌生稍早也有相關承諾。

但專家警告說,這可能不足以減輕關稅的衝擊,因爲遷移製造須耗費數年且成本高昂,製藥業者將面臨苦吞關稅成本或是選擇讓藥品漲價。

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健康政策中心研究員沃辛斯卡說:「藥廠漲價將面臨大量政治風險,可能不願意透過漲價來轉嫁成本」。禮來執行長戴文睿(David Ricks)表示,由於一些藥品管制措施,關稅可能最終會傷害藥廠獲利,使藥廠進而縮減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