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蝶變”生活潮品 “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新華社上海11月16日電(記者陳愛平、餘俊傑)“只有想不到,沒有用不到!”16日開幕的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觀衆們面對琳琅滿目的文化創意產品發出驚歎。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各地文旅資源以及傳統技藝蝶變”成爲好看、實用、有故事的生活潮品,在滿足老百姓消費需求的同時,讓“詩和遠方”走進人們日常生活。

苗銀不再僅用於製作苗族女性繁複的頭飾,也可以結合琺琅工藝製成簡潔而頗具時尚感的手鍊歷史人物張飛卡通形象躍然口罩圍裙、環保袋之上;來自青海茶卡鹽湖鹽雕小動物工藝品活潑可愛……

在文化和旅遊部設立的“創意點亮美好生活”展區,上海觀衆李玲開啓“買買買”模式,將一款苗繡胸針收入囊中。“胸針美觀大方又很有民族特色,適合日常休閒服飾搭配,價格也‘親民’。”

這些時尚實用又不乏傳統韻味的文化創意產品,脫胎於文化和旅遊部近年開展的“創意下鄉”“創意進景區試點項目。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文化單位的支持下,貴州臺江縣以及四川閬中古城景區、青海茶卡鹽湖景區等地不斷涌現出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旅遊商品。

貴州臺江縣委常委曾武松介紹,“創意下鄉”試點工作理念是,讓當地傳統的苗繡、銀器製作等技藝與時尚現代的設計理念結合,把本是當地人自給自足的普通用品升級成爲人見人愛的旅遊紀念品和消費品,甚至能實現高端私人定製。

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文旅企業及合作社、手工藝人、設計師等“各盡其才”,不僅能讓當地百姓增加收入來源,也讓傳統技藝爲更多消費者認識和喜愛,煥發新生機

“一個‘創意下鄉’項目,就能帶動200多名建卡貧困戶居家就業,最低也能實現2000元至3000元的月收入。”曾武松說。

這些傳統技藝的“活化”正變得日益精細、精準。閬中古城景區工作人員何金銳介紹,開發文創產品前,參與各方對景區遊客和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消費結構價位預期等進行了細緻的調研,因此,文創產品上市時就容易打開市場。

無論是廣大鄉村的手工藝、民居餐飲等特色資源還是都市博物館、美術館裡的文物展品,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生活用品的設計中。本屆交易會上,各省區市的文化創意產品頗具特色,將4萬多平方米的展區現場打造成一個熱鬧的“文旅市集”。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均設立了單獨展臺,“爆款”文創產品及當季新品吸引衆多觀衆駐足。

江蘇省文化館館長戴珩分析,讓歷史文化、傳統技藝在生活中鮮活起來的最大動力,來自我國居民不斷升級的物質文化需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進一步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增強民衆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