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聚焦本土 戲說百年信仰傳奇

鯤鯓平卷》排練現場,撲展出廟會陣頭氣勢。(圖/林韶安攝)

將於九月下旬推出的明華園戲劇總團新作《鯤鯓平卷》,由編導陳勝國採集南鯤鯓地方傳說,有如卷軸般穿越古今兩百年,連環鋪陳故事,結合明華園擅長的神仙戲和臺灣鄉土歷史,重現外臺戲班常演的《囝仔公斗五府千歲》。這回明華園精銳盡出,除了鐵三角——孫翠鳳、陳勝在與鄭雅升團長陳勝福苦心栽培的青年軍也擔當重任,昭婷陳子豪李鬱真皆上臺展現功力。

「山呀山喲連綿不斷,遠山接近山喲……」臺大吉他社的學生們一字排開唱着《今山古道》,正以爲是一臺民歌金韻演唱會,怎知到了間奏,竟攆入戲曲鑼鼓:「倉臺臺七臺……」倏地轉換廟會場景,陣頭家將踩着大鑼抽頭的鼓點霸氣亮相!他們高舉羅傘,步罡踏斗,簇擁着兩大神尊「李府千歲」和「囝仔公」,眼看雙方一觸即發,難道這是神仙大戰?但怎麼又選舉造勢的即視感?其實,這是明華園戲劇總團新作《鯤鯓平卷》一景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勝國採集南鯤鯓地方傳說,有如卷軸般穿越古今兩百年,連環鋪陳故事,使明華園擅長的神仙戲和臺灣鄉土歷史有更緊密的結合,讓衆人熟知、外臺戲班常演的《囝仔公斗五府千歲》多了當代人文關懷的精神。

一場神明大戰 開啓南鯤鯓代天府傳奇

臺灣五府千歲信仰相當普遍,尤以臺南南鯤鯓代天府有「全臺王爺總廟」之稱,每到王爺壽誕,就有絡繹不絕的進香團,並曾於二○一七年舉行三百年一次的羅天大醮,獲頒金氏世界紀錄,可見其號召力。然而在代天府後方,還有個神秘的陰廟善堂,供奉着「囝仔公」,據說凡是來參拜王爺的人,必須也拜囝仔公,這不成文的規定,來自「囝仔公大戰五府千歲」的傳說。

傳聞中,囝仔公原是在槺榔山放牛的牧童,大雨中發現一處風水寶地,此處集天地靈氣,遇雨不溼,不久後於此處坐化(一說爲暴斃早夭),聚地爲神。而南鯤鯓的五府千歲因舊地被沖毀,尋覓新處蓋廟,恰恰相中槺榔山。囝仔公抗議,堅稱這是祂本來的據地,有銀針插地爲憑;五府千歲則認爲這是他們先發現的,有銅錢爲記。雙方僵持不下,找來土地公作主,掘地之後竟發現是「銀針插銅錢」,誰先誰後難說清,於是雙方展開一場陽神陰神、五大人對一小孩的大戰,最後由觀音出面化解,雙方共享香火。編導陳勝國說:「戰爭最後需要女性柔軟的力量來撫慰世人,即使神威浩蕩,最重要的還是慈悲之心。」

槺榔山傳說至今仍爲當地耆老傳頌,據說當時原有數百戶人家,禁不起神仙大戰每晚飛砂走石所苦,紛紛遷走,最後只餘下兩家。陳勝國着眼於此,設計劇中雙方大戰一路打到現代,囝仔公斗法移山倒海,臺上同時有新聞播報臺風洪水。他說:「神明的法力最終是用來濟世濟民。」五府千歲大千歲見江河嗚咽草木同悲,不忍連累蒼生,不願還手,囝仔公看到自己衝動造成的慘狀,於是收手罷戰。如此編排手法與其說是穿越,更近乎平行時空,以古今穿插對照的方式重述傳說,一來呈現臺灣人因敬畏自然,轉而對神靈虔誠;二來道出有權勢者爭鬥,受難的是無辜百姓,天人古今皆然。

「男二」孫翠鳳依舊勞心 鐵三角各擅其長

無敵小生孫翠鳳此次扮演大千歲李大亮,她笑着說自己是「男二」,但實際上一點也不輕鬆。「漫頭!轉身!」孫翠鳳吆喝提醒,以免對打的下手有所閃神失誤,武戲把子手起刀落,每一下她都記得比身邊的人還清楚。除此之外,還得嚴格要求飾演囝仔公的陳昭婷。「出場你得趕這一鑼!」一個節骨眼不合拍,孫翠鳳要求陳昭婷再來一次,絲毫沒有因爲主演是自己女兒就有所寬宥。兩個半小時過後,團長陳勝福放大家休息五分鐘。孫翠鳳才喝口水、看劇本,卻不見她喘氣喊累,時間一到,挺直腰桿,提槍上陣。

明華園的戲向來是「生:孫翠鳳、旦:鄭雅升、醜:陳勝在」鐵三角組合,其中鄭雅升和陳勝在可說是歌仔戲最佳旦醜CP,《鯤鯓平卷》也有他們打情罵俏的表演。此次他們分別飾演觀音菩薩和土地公,甚至來到現代經營傳播公司。編劇筆下的這對CP是貫穿全劇的重要樞紐,亦是甜蜜調劑,對此,鄭雅升表示,過去都是小旦愛上小丑,這次編劇寫了兩個人不能在一起,她終於可以拒絕追求!

旦角陳昭婷脫胎換骨 青春新星耀眼

團長陳勝福強調:「明華園廿年磨一劍。」他苦心栽培明華園青年軍,近來嶄露頭角,星光耀眼。大場面羣戲中,陳子豪率領「男子軍團」翻跟斗、大開打,甚至走起家將陣頭,比廟會聲勢壯闊。用杆子就分別扛起囝仔公和李府千歲,壓着腳步不搖不晃,將主演氣場威勢託至最高點。上回在《大河彈劍》挑大樑的李鬱真,這次飾演三王吳府千歲,和囝仔公的武戲中,火熾又俐落,既要表現被傷到額頭,身架又不能減損神明氣勢,詮釋相當具有難度。

最辛苦的莫過於飾演囝仔公的陳昭婷。爲了勝任角色,從三月開始特訓,雖然娃娃生一類的戲對她而言不是第一次,但囝仔公武戲吃重,儼然是種「脫胎換骨」的煎熬。她說:「娃娃生和武生不同,娃娃生得無時無刻在最亢奮的狀態,就像金鼎電池一樣。」而有此深刻體會,昭婷表示,看着剛上幼幼班的兒子,不時拿起道具手舞足蹈,不正是臺上的囝仔公?此外,昭婷覺得,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囝仔公無非是有靈異體質的小孩,童年其實沒什麼朋友。她詮釋的囝仔公,天真爛漫中藏有幾分孤單落寞,在〈坐化〉那場更顯揪心。

戲班有句老話:「戲不夠,神仙湊。」神仙戲多半容易落入俗套,明華園則在神仙戲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後疫情時代演出《鯤鯓平卷》,是呼應王爺驅除瘟疫的民俗信仰,亦讓我們重看這片土地曾發生過的事──征戰總有和平落幕之時,疫情亦有歸零解封之日。

明華園戲劇總團《鯤鯓平卷》

9/19~20 14:30

9/19 19:30

臺北 國家戲劇院

11/7~8 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INFO 02-33939888、04-22511777

(本文摘自《PAR表演藝術 9月號第333期》)

《PAR表演藝術 9月號第3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