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須知 古人飯後如何刷牙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時報出版)

現代人都有刷牙習慣,早上起來、晚餐過後必定刷牙。宋朝人有沒有這個習慣?從目前的史料上看,至少有一部分宋朝人堅持每天刷牙,例如寺廟裡的和尚。

和尚爲什麼要刷牙?因爲戒律要求他們刷牙。唐朝時編寫的戒律寶典《百丈清規》中規定,僧人早上起來一定要洗臉,洗完臉一定要刷牙。怎麼刷?「右手蘸齒藥揩左邊,左手蘸齒藥揩右邊。」所謂「齒藥」就是牙膏。要是不用牙膏刷牙會怎麼樣?那就和喝酒、吃肉、殺生、說謊話一樣,是觸犯戒律的。不過唐朝並沒有哪一部戒律或者法律明確規定俗家人也要刷牙,後來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也沒有強迫俗家人刷牙的規定。

爲什麼只強迫僧人刷牙?因爲僧人是佛教徒,而佛教源於古印度。古印度人很早就有刷牙的習慣,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時就把這個習慣變成了戒律。後來佛教傳入中國,戒律自然成了中土僧人的生活規範。

換句話說,中國人之所以學會刷牙,正是受了佛教的影響。

古印度人刷牙的方式特別原始。他們沒有牙刷,飯後爲了清新口氣,從樹上折一根細枝,扯去花葉,剝去表皮,劈成兩半,拿其中一半在牙齒上刮,刮完扔掉,再把另一半樹枝放進嘴裡,輕輕嚼一會兒再吐出來。

並不是所有樹枝都能拿來刷牙,有些樹是有毒的,例如漆樹;有些樹被人們神化,例如菩提樹。用漆樹枝條刷牙容易中毒,用菩提樹枝條刷牙等於褻瀆神佛,所以佛陀在傳教時規定:僧侶們不能用毒樹和神樹刷牙,最適合刷牙的樹是柳樹,因爲柳樹無毒,不褻瀆神佛,口感又好,苦澀中帶着一絲清甜,所以佛陀管柳樹叫「齒木」,意思是最理想的刷牙材料。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中國僧侶最初也是用樹枝來刷牙,到了唐朝,中國僧人發明了一種遠遠勝過樹枝的刷牙用品:牙香。

「牙香」是用香料和藥材合成的名貴牙膏。據宋人洪芻記載,唐朝有個大道場叫化度寺,化度寺的和尚採購了沉香、檀香、麝香和冰片,把這些香料和藥材磨成粉末,再用熬好的蜂蜜拌勻,密封到瓷罈子裡面。每天吃完齋飯以後,執事僧打開罈子給大家各舀一點出來,放進嘴裡含一會兒,嚥下去,清新口氣,還能瀉火。

到了北宋初年,又有聰明的僧人發明了「牙香籌」。牙香籌是牙刷和牙膏的結合品,也用香料和藥材製成,用模具壓成牙刷的樣子,用小袋子裝起來掛在腰帶上。每天早上起來和齋飯過後,從袋子裡掏出牙香籌放進嘴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擦幾遍,然後再漱口。膏狀的牙香是一次性的,而一支牙香籌卻可以刷很多次,每刷一次就用清水涮一涮,再用小袋子裝起來,留着下回再刷。

大約到了北宋中葉,刷牙的習慣已經普及到全社會了。宋朝人發明出真正的牙刷,用竹木做柄,一頭植上馬尾,蘸上青鹽和藥材製成的牙粉,喝口清水,左刷刷、右刷刷。宋朝人並不稱牙刷爲牙刷,而叫「刷牙」,又叫「刷牙子」。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裡回憶道:「獅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鋪,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鋪。」又說「諸色雜貨中有刷牙子」。說明南宋杭州已經有人專門開店賣牙刷了。

宋朝平民刷牙不像唐朝化度寺的和尚那樣講究,他們用不起昂貴的牙香,所以用青鹽(有固齒作用的用鹽)和藥材製成的「牙粉」很受歡迎。牙粉是乾粉狀物品,蘸到牙刷上容易掉,於是宋朝人又發明出一種廉價牙膏。找一捆新折的柳樹枝,剁碎扔到鍋裡,添滿水使勁熬,熬到最後水沒了,只剩下一鍋黏稠的膠狀物,用薑汁混合一下,牙膏就成了。我覺得這個發明是向佛陀致敬,前文說過,佛陀提倡用柳枝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