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條件 才能讓農村娃擺脫手機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鎮冰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93.4%的農村未成年人將手機作爲上網設備。與之相伴的是,農村未成年人沉迷手機現象愈發嚴重,不少農村家長缺乏防沉迷意識手段,只能眼看着自家孩子被“網”住而無計可施。

一塊手機屏幕,如果利用得當,可以成爲孩子成長中的“神器”;如果缺乏監管,則會成爲毀了農村孩子的“利器”。許多農村孩子在手機的網絡世界中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心理上的安慰,現實生活中的缺失在虛擬世界中獲得了補償,再加上隔代監管無力,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沉溺其中。如何和這塊小小的屏幕爭奪孩子,是家庭社會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父母的關愛,是手機最好的“替代品”。讓農村孩子擺脫手機,首先要將父母還給孩子,努力創造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社會條件貴州碧江區大力實施“雁歸工程”,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兩年間,該區一共解決了1.5萬人的就業問題,2100餘戶留守兒童家庭的父母回家就業。父母的迴歸,不僅讓孩子有了情感寄託,還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其回到正常的生活環境。另外,就業地也應該出臺更多措施,解決異地孩子入學問題,讓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手機的有效“替代品”。據《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顯示,我國農村體育場地面積爲6.12億平方米,連城鎮數據的一半都不到,這也意味着一旦遇到颳風下雨的惡劣天氣,農村孩子就無處可去。沒有可以釋放天性地方,孩子們只能將自己的追求寄託到虛擬的網絡中。豐富活動場所,讓孩子們都能找到感興趣有益活動,有助於其從手機世界中走出來。所以,加強農村兒童活動基本場地建設,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讓農村孩子擺脫手機,不僅需要政策支持,還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爲孩子找到合適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