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中國“煙火氣”撲面而來(國際論道)

近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客運段在D2281次列車上舉辦“平安有序溫馨 南客伴您同行”春運主題活動,乘務員向旅客贈送對聯、福字,開展有獎問答等活動,歡聲笑語充滿回家路。圖爲列車長郎茜(後)和旅客一起展示對聯。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攝

作爲中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春節是外媒觀察中國的一扇重要窗口。外媒關注到,今年春節前夕,隨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斷調整優化,中國社會重現“流動中國”的圖景:街道上車水馬龍,車站裡聲語喧囂,商場里人流如織;家家戶戶精心購置年貨,旅遊景點食宿訂單暴漲,邊境口岸簽證審批有序恢復;一趟趟列車帶着中國人對家親人的思念疾速飛馳,一架架航班搭載着天南海北的旅客陸續起飛……

外媒紛紛報道:新的一年,中國經濟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將帶給全球信心和希望。

交通明顯繁忙

自1月7日起,中國拉開爲期40天的2023年春運大幕。自1月8日起,中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取消入境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當春運這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徙”遇上中國疫情防控不斷優化,2023年的中國春節重現疫情前“流動中國”的熱鬧景象,引發外媒廣泛關注。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報道稱,1月8日零時16分,中國南方航空多倫多―廣州航班降落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該航班上近300名旅客成爲近3年來首批免入境核酸檢測和免入境隔離措施的旅客。這是中國優化防疫政策的又一個里程碑。

路透社報道,2023年的春節假期將從1月21日起正式開始,這將是自2020年以來首個沒有旅行限制的春節假期。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報道,中國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爲20.95億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99.5%,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70.3%。報道稱,僅在2023年春運的第一天,中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就發送旅客近3500萬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38.9%。

報道稱,人口密集的上海和北京等特大城市已經開始出現比平日少的人員流動,因爲許多打工者已開始返回他們的家鄉――此時車票和機票要比臨近假期時好買得多。這些天,上海的火車站要比往常繁忙得多,該市的兩個大型機場也是如此。作爲邊境全面開放的直接結果,這幾天,上海機場的國際出發和到達大廳3年來首次部分恢復了疫情之前的熱鬧,值機櫃臺前再次排起了長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刊文稱,在經歷3年防疫隔離後,中國正在打開大門。成千上萬的旅客跨過邊境口岸,開啓歡樂團聚和期待已久的旅程。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國際機場,許多人正在旅客到達出口等待親人回國。

彭博社報道,中國多地經濟活力正在逐步回升。北京、重慶、成都、武漢等地近期乘坐地鐵出行的人數增加約40%至100%,這表明居民們正在陸續返崗復工,商場和餐飲經營場所也在恢復之中。與此同時,各個城市的交通繁忙程度明顯增加。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近日報道,古城西安慢慢走出新冠疫情陰影,熱鬧勁兒回來了。報道稱,在西安明城牆內的鐘樓區,有許多深受遊客青睞的小吃店。晚上,火鍋店和烤串店外排起了長隊,顧客們坐在小塑料凳上等位。

外媒注意到,中國政府在有序開放的同時,依然高度重視疫情防控。據拉美社報道,在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假期期間,由於國內旅行人次將增加,中國政府敦促公衆提高防範意識,以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中國交通運輸部舉辦新聞發佈會稱,倡導民衆合理安排出行計劃,特別是患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以及家中有孕婦、嬰幼兒的家庭,要儘量減少出行,以降低自身和家庭成員的旅途感染風險。

掀起消費熱潮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中國春節旅遊市場逐漸升溫。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旅遊產品預訂量已經比2022年上漲40%,人均旅遊花費同比更大漲超過50%。旅遊資訊平臺攜程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5日,春節期間旅遊產品預訂量比2022年上漲45%,人均旅遊花費同比增加53%。此外,春節期間的機票訂單同比增長約15%,中國國內60%以上目的地的機票預訂量也趕超2022年。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消費者正準備再次外出消費,尤其是在大城市和旅遊熱點地區。報道稱,在爲期3天的元旦假期中,企業和消費者看到了熱鬧的生活景象――度假者蜂擁至海灘,航班數量激增,酒店因爲訂滿而只能拒絕一些客人。在1月底的農曆新年,電影院預計將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而餐飲業正設法獲得與2019年相匹配的收入。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隨着中國不斷調整優化疫情防控措施,24歲的樑梅(音)迫不及待地開始籌劃她的首次出境旅行。報道稱,在世界各地,航空公司、酒店和奢侈品企業都在爲數以千萬計中國遊客的迴歸做準備。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中國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方便了中國人出國旅行。預期的商務旅行激增,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投資和交易可能性。中國大規模恢復出國旅遊最明顯的影響,可能是釋放廣大中產階層的旅遊需求。該羣體海外旅遊支出曾佔全球旅遊支出的17%。

法國《世界報》網站報道,從普羅旺斯到盧浮宮和莎瑪麗丹百貨公司都在期盼,中國遊客很快回到法國。2019年,有220萬中國人到法國遊玩。根據法國旅遊辦公室的數據,這些遊客平均旅行時間爲5天,每年的收益估計爲35億歐元,相當於總體旅遊收入的7%。

德國《經濟週刊》網站報道稱,全球旅遊業即將迎來中國熱潮。報道稱,對愛旅遊的中國人來說,好日子終於又要開始了。隨着中國全面開放,中國人已在制定2023年的假期計劃。全球旅遊業有望重回舊時光。

對於中國消費的持續復甦態勢,外媒給予普遍關注。彭博社認爲,即使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增長正在急劇放緩,中國也可以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國內需求驅動復甦的故事。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評論說,隨着中國不斷優化防疫政策,中國經濟勢必迎來強勁反彈,“我們很有耐心,看好中國消費前景,將繼續在中國投資。未來10年,中國將成爲增長更加強勁的消費市場。”

提升增長預期

2022年12月30日,新加坡航空恢復直飛北京客運航班服務,爲雙方往來增添便利。彭博社報道稱,中國防疫措施優化調整將在2023年爲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爲主的新加坡帶來更多潛在機遇。新加坡當地企業人士表示,企業應儘快接觸中國市場,抓住中國開放機遇。

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市場持續回暖,極大激發了對中國經濟增長及其全球正面外溢效應的樂觀預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說,隨着中國優化防疫政策、出臺利好經濟措施,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均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將穩步回升。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刊文稱,自1月8日開放邊境後,中國恢復和其他經濟體的商業、知識和文化接觸,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積極影響。文章稱,中國的重新開放將成爲2023年最重要的經濟大事。經濟活動將伴隨着中國對產品、服務和大宗商品的需求而大幅反彈。泰國的海灘、全球各大公司以及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都將受到影響。

倫敦豪華的哈羅德百貨公司自2019年以來首次就適合中國人的服裝進貨。哈羅德總經理邁克爾・沃德說:“如果中國遊客迴歸,那將是非常可觀的人數。”

坦桑尼亞達雷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希表示,中國正在恢復與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全球貿易往來,這對拉動全球經貿和復甦,使全球儘早走出疫情的陰霾將是重大利好。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稱,隨着中國重新開放,經濟學家對中國的長期增長前景持樂觀態度。報道援引高盛集團的分析稱,中國放寬國內人員流動和入境旅遊的措施,也支持了該集團對2023年中國GDP增長達到5.2%的預期。經濟學家還表示,隨着旅行恢復正常,這些最新措施還可能會有利於中國周邊地區的增長。

半島電視臺新聞網表示,全球經濟經歷了2022年的重重困難。面向即將到來的2023年,中國重新開放,提振了全球經濟復甦的信心。

美國《巴倫週刊》網站報道稱,中國是全球唯一有望在2023年實現企業利潤和GDP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