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網銀時代要來了! LINE、中華電、樂天瘋找隊友搶商機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圖/記者戴瑞瑤攝)

文/臺灣銀行

臺灣純網路銀行時代來臨。未來,透過電信業者與電子商務業者所建立的社羣及其上的所有店家,進行「全套式」服務生態系經營方式將全方位深入民衆生活。

金管會月前公佈純網銀執照開放政策及申請門檻,不僅宣告純網銀即將在臺灣正式上路,對於數位金融開放政策更是再度寫下新的里程碑,而從金管會此次規定100億資本額門檻,以及金融業股權合計必須超過50%兩大規定看來,可明顯看出金管會在開放的同時,也高度重視風險控管,因此特別透過資本額、股權配比的要求來把關,除見金管會用心良苦之外,在純網銀即將在臺灣誕生的關鍵時刻,銀行業更是任重道遠。

目前有意問鼎純網銀的各路人馬,已傳出包括中華電信,以及來自日本與韓國合資的LINE,以及日本的樂天等三路人馬;其中,中華電信的團隊除了中華電信本身,包括兆豐銀、一銀、華銀等泛公股銀行將成爲銀行股東羣主力,同時兆豐銀由於本身就有承襲自交通銀行時代的長期股權投資部位,且最高上限可投資單一被投資公司資本額的25%,比起其他銀行受限於銀行法規定,最多隻能投5%的彈性大得多,因此若金管會核發純網銀執照給中華電信團隊,屆時兆豐銀有極高的可能性成爲該純網銀的大股東。

而LINE也持續鴨子划水佈局,在中華電信對外招兵買馬的同時,亦在5月中上旬悄悄邀多家大型、中型銀行參加合資說明會,由於金管會對於上述資本額,乃至於銀行合資股權比重必須過半的兩大要求,使得LINE也特別明確向銀行爭取,希望能以10至12家銀行的參與,每家投資4、5億的金額,來達陣金管會所要求的基本門檻。

由上述種種過程,已不難看出銀行業未來在純網銀扮演份量之重。對於銀行業而言,純網銀在臺灣問世,也將爲銀行業開發出更多拓展商機機會,特別是對於準備參加純網銀轉投資,甚至直接作爲大股東的銀行而言,更是如此。

爲何純網銀可視作銀行的新機會?這可從一般的轉投資收益,乃至於更長遠的有形、無形的利益分析。倘若從最表象的層面來看,如果純網銀賺錢,身爲投資股東的銀行,自然可獲分配投資利得,特別是現在銀行業在放款市場激烈競爭,嚴重壓縮最傳統的存放利差獲利來源,一筆放款生意的收益經常不到1個百分點,此時若投資純網銀後續的經營管理能上軌道,讓銀行實現投資收益,可說成功開發另一道獲利來源。

▲社羣平臺Line。(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銀行與純網銀之間 業務有一定互補性

倘若再進一步從更長遠的有形、無形的利益來分析,由於純網銀和一般實體銀行的客層大有不同,因此一旦銀行所投資的純網銀,對新客戶經營成功,那麼接下來隨着新客戶的年齡、所得能力越來越高,越來越有能讓一般銀行「接棒」服務的潛力時,投資純網銀的這些銀行,就有空間可以順勢接收這些新客戶。

儘管有不少人認爲,純網銀會對銀行構成威脅競爭,不過從金管會特別要求金融業參與純網銀的投資,甚至要求持股比重合計必須超過50%,除了風控考量之外,另一重要原因也在於金管會認爲這樣的投資,對銀行而言未必是衝擊,相反的可帶來更多的互補性,否則主管機關也不會要求銀行去花錢「製造新敵人」。

一位有意參與純網銀投資的銀行高層即指出,相對於很多大型行庫企金路線爲主,純網銀絕大部分的業務會跟消費金融,也就是個體戶的食衣住行金融服務有關,也因此,這樣的合資關係,可讓銀行透過參與純網銀的投資、董事會,實地見習純網銀的業務營運模式及架構,這對於銀行未來要發展消金業務,可說是另一片天地,非常具有學習與參考的價值。

一位職掌數位金融的銀行業高層就分析,純網銀與一般的銀行,「包括運作的平臺和方式、營運成本都有所不同。」若以運作方式來看,一般的銀行多半隻作最終端的金流或代收代付的服務,但純網銀則會扮演一個平臺,透過電信業者與電子商務業者所建立的社羣、乃至於社羣之上的所有參與店家,進行「全套式」類似於供應鏈的服務,不再只是金流服務而已。

說的更明確,「這是資訊流與金流、物流的整合。」唯有這樣,純網銀才作得起來,而銀行也希望由此學習對傳統金流業務的突破。這位高層進而舉例,淘寶在大陸爲什麼會紅,「其中一項工具,是計程車叫車平臺的建立。」透過類似很多這樣的平臺網絡,綁住客戶,進而形成社羣圈,在其上提供很多食衣住行相關的服務,乃至於完成支付金流,這和傳統的銀行業走金流單線經營,而非「生態系」的經營方式,大有不同。

而若以營運成本來看,純網銀由於沒有實體通路,因此少了實體通路營運成本,負擔會比銀行更低,如此一來,包括對客戶手續費等定價,將比銀行來得更低,使很多所得能力尚受限的學生族、或剛出社會的年輕人,這類不太容易取得實體銀行服務的族羣,或是其他的普羅大衆,有更多機會接觸金融服務。

「這也正是純網銀和實體銀行重要的一項區隔所在!」正因爲有這樣的客層區隔,不僅不會對現有的實體銀行產生太多衝擊,甚至反過來說,有參與投資純網銀的實體銀行將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先在純網銀之上「作實驗」,觀察很多新開發出來的業務可行性,及後續能否移植到實體銀行。

另一方面,由於純網銀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務仍相對有限,因此,倘若純網銀客戶的所得能力增加,有意願以更高資金,投入更復雜的金融商品,或是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提高時,這時就可移轉到實體銀行進行,而投資純網銀的實體銀行,自然優先受惠早一步接收這些客戶。

▲電信龍頭中華電信。(圖/記者李毓康攝)

純網銀成功關鍵在於社羣媒介

然而,倘若純網銀的經營風險,是要靠金融業的股東羣來把關,那麼純網銀要能展業成功,它的行銷利器就是社羣媒體作爲後盾。一位大型指標行庫的高層觀察,純網銀要能成功,一定要有社羣媒介的加入,包括LINE有意問鼎臺灣的純網銀執照,這位高層即看好後市可期;LINE號稱已有18,000,000用戶,已開拓出完整的「線上生活圈」,並從中產生一定的金流需求:「這就是LINE投入純網銀的籌碼!」

而對於中華電信爭取純網銀執照,除了中華電信有龐大的企業客戶羣,具一定的「基本盤」之外:「歸根究柢,它的利基仍在於它龐大的電信用戶,足以構成一個「電信生活圈」,由此也成爲一個由中華電信所主導的新社羣。

除了已成熟的社羣,是有意問鼎純網銀執照者的必備籌碼之外,電子商務業者的加入,也能讓這樣的團隊「如虎添翼」。包括第三方支付業者,或是網購商城等,都屬電子商務族羣,這類族羣具有開發合作店家的knowhow,當有更多的店家加盟網銀的供應鏈,讓這個囊括消費者所有食衣住行的「小王國」更加包羅萬象,這家純網銀就有更多的「鐵粉」,也就更有發展利基。

電信業入主純網銀 韓國經驗借鏡

智慧型手機現在幾乎「人手一機」,行動支付越來越活絡的當下,電信業者入主純網銀的時機已更加成熟,不僅中華電信看準時機加入,其實在韓國早有成功經驗,韓國在2015年10月所核發的首張純網銀執照,就是由韓國電信KT結合韓國最大零售業者GS Retail,和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的「K Bank」所取得,是主打「手機銀行」的純網銀,一個月內就有50萬用戶申請。

而在去年7月,取得南韓的金融監理機關FSC覈准第二張純網銀執照的KakaoB ank正式上線,一上線就有逾百萬用戶捧場經驗;其中,Kakao Bank的主導者,正是韓國最大網路社交平臺Kakao Talk,有93%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韓國人都用該平臺,上述兩個例子,都足以說明挾行動通訊利基切入純網銀的成功經驗,以及電信、網路通訊業者進軍純網銀的優勢。接下來銀行業如何透過和電信業者合資純網銀,展開跨業合作,開發出金融服務的另一片天,對銀行業而言,將是另一個全新的開始。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