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X打造紀錄片生態圈 臺灣成領頭羊

塑料王國 不老騎士 CNEX視納華仁 ●CNEX董事長蔣顯斌。圖/邱莉玲

臺灣影視業再創奇蹟,近10年由紀錄片領風騷,不僅國內一年上院線播放的紀錄片多達10幾、20部,全球少見,多部紀錄片票房達千萬甚至上億元,也跌破衆人眼鏡,更首見有組織持續製片的CNEX視納華仁集團,在國內外影展頻頻拿獎,並打造紀錄片國際媒合平臺,吸引日、韓等國跟進,使臺灣成爲亞洲紀錄片產業領頭羊

恭逢其事、也成立10年的CNEX,3位創始人包括董事長蔣顯斌(新浪網合夥創辦人)、陳玲珍麥肯錫亞太區前資深顧問)與製作總監張釗維等扮演要角,蔣顯斌、陳玲珍日前雙雙受邀爲美國影藝學院會員,未來也將擔任奧斯卡金像獎紀錄片的選片委員。

蔣顯斌表示,此舉意味奧斯卡希望將更多亞洲觀點放進競賽片中,也代表CNEX長期深耕製片平臺、串連國際與華人紀錄片世界獲肯定。此刻正在臺北舉行的2017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有40、50個國際重量級媒體及紀錄片單位共襄盛舉,包括英國BBC、日本NHK、美國Discovery、香港鳳凰衛視大陸優酷、騰訊穀雨、日舞影展、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等,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今年收到全球119件徵案,也突破新高。

蔣顯斌指出,亞洲過去許多觀點、學習甚至成長步驟,都參照西方社會、連接歐美價值主流,但在過去10年卻出現一些新的可能,兩岸在民主、民生等方面都在進行不同的實驗,像是大陸許多制度改造影響數十萬人命運,臺灣街頭有許多不公不義的抗議運動,都被紀錄片導演第一手紀錄與詮釋,開始產生自己的論述、對未來的想像;同時間,西方一些老牌民主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遇到瓶頸,如今也想到亞洲看看能不能找到解藥。

其中,臺灣紀錄片發展從邊緣文本進入舞臺中央尤其受到關注,從2000年921地震,相關紀錄片「生命」上院線開先河,而後適逢國內劇情片沉寂下來,紀錄片順勢填補了市場空缺,扮演在地關懷、社會關懷的角色,開始逐年有愈來愈多紀錄片上院線,CNEX在2012年上映的「不老騎士」票房3,000萬元,是首部票房破百萬美元的紀錄片,不到1年導演齊柏林的「看見臺灣」更囊括2億元票房,相當於有百萬人看片。

陳玲珍表示,紀錄片是反映社會發展、帶動反思的很好媒介,只要議題能夠引起共鳴,可以流傳進而發揮社會效益影響力,是支撐CNEX做10年的原因。例如「不老騎士」,一改大衆認爲老年人要在家或養老院養老的刻板印象,其實老年人也有他的希望與夢想,並促成年輕人願意投入老人照顧或理解長輩的心情。

又如,近期獲得國際逾50項影展選映的「塑料王國」,揭露世界進口垃圾對大陸地區環境與人民生活造成的迫害,引發全球關注,7月中國更對此做出迴應,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出禁止相關「外國垃圾」進口,可謂「用紀錄片力量改變世界」的例證。

CNEX在第一個10年設定拍攝百部華人紀錄片的目標,以支持、培育、推廣華人紀錄片爲使命,並搭起華人、國際、創作者觀賞者從業者多方交流的平臺,2015年更成立CNEX視納華仁公司,走向產業化,包括成立華人紀錄片製片基金、代理髮行國際紀錄片,目前片庫累積有數百部紀錄片,進一步在中華電信開闢MOD紀實頻道,上週起更與TVBS合作開窗看世界」國際紀錄片單元,首次進軍民間商業電視臺,擴大紀錄片觀看人口。

蔣顯斌透露,接下來他看好紀實影像結合網路,將成立新媒體傳播模式實驗室,發展VR紀錄片、社羣媒體紀錄片等;他也在支持一羣有技術、產品背景的年輕人,籌備紀錄片網路項目,今年於CNEX影展期間首次嘗試在自有平臺上推出「giloo紀實影音」線上影展小試身手,預計2018年將正式推出紀錄片OTT平臺。

僅管紀錄片算小衆經濟,但蔣顯斌看好,數位匯流之後將可產生更多力量催生好的記錄片,記錄片是重要類型,也是臺灣應該做的,臺灣身處華人最開放民主的社會,有大量議題冒出頭,可以在知識碎片化重新組合中找到一個方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展望下一個10年,蔣顯斌直言,擴大紀錄片的市場傳播性、影響力甚至變革,是CNEX發展重點,不只做紀錄片的加速器,提升與加速作品的質量,未來也要與更多NGO非營利組織合作,讓一個紀錄片的議題可以持續創造社會變革的力量;也打造一個製片人平臺,做出製片規格與模式,並持續提供資金、製片、國際影展、國際剪輯、發行、社會影響力、巡迴等產業鏈接服務,也要擴大國際合制,讓華人內容、人才接軌國際,本週將推出CNEX首部臺日合制紀錄片「我在快打球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