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爸爸去哪兒》收視率破1 看臺灣電視的下一哩路

圖、文/姚南宏

原生網路媒體社羣中心電視臺的社羣媒體部門,以下是我轉換媒體不到一個月的工作心得。

▲當爸爸獨自一人與孩子互動時,觀衆可以看到明星的另外一面,跟你我的父親一樣。

「網路流量友情,好好經營,多能累積,收視率愛情,怦然心動,糾結於裡,撩亂不定。」

網路的即時偵測流量機制,瞬息萬變,相較現行的收視率調查機制透明許多。

本文重點不在討論AC尼爾森收視率的機制,體制形成,事出有因短期內臺灣無法逃離此循環。況且,臺灣電視臺的困境也無法百分之百怪罪在收視率調查。

人父不久,《爸爸去哪兒》讓我看見了臺灣電視在整個被解構前,尚能努力的下一哩路。

在週日(6/22)的收視率大戰中,《爸爸去哪兒》收視率破1,排入當天第七名,「觀賞情境」是一大關鍵

林志穎兒子Kimi,是《爸爸去哪兒》之中,最被臺灣觀衆喜歡的一對父子檔。

《爸爸去哪兒》在臺灣受歡迎的主因闔家觀賞,別小看這四個老哏字詞。你仔細想想,臺灣有多少電視節目真的能讓全家一起觀賞?

因工作需要,我會爬過許多討論《爸爸去哪兒》的留言,不少媽媽強調真的會找全家一起觀看《爸爸去哪兒》,一方面我猜是林志穎等爸爸的魅力,對於女性族羣有一定吸引力;另外,許多民衆在網路觀賞影音的情境,多是一個人獨自觀看。

▲Angela王詩齡在微博擁有7百多萬粉絲,她因爲《爸爸去哪兒》擁有一批死忠支持者。(圖/取自中天快點TV臉書粉絲團)

一個人跟劇集,整個城市都是我的言情或愛情小說,妻子看了《爸爸去哪兒》,多少會希望孩子一起看,丈夫也來看看,看看人家林志穎怎麼有耐心,人家張亮怎麼練成了六塊肌(大誤),一家人出去玩,陪着小孩是多麼珍貴的時光

Netflix在美國建起了強大的Big Data與市場機制,而中國大陸競爭更是激烈,許多視頻網站想搶下霸主地位。臺灣的電視臺除了AC尼爾森收視率機制,也應該從更多數據與留言內容分析,去找到自身的生存之道。

雖說收視率像愛情捉摸不定,但若是連告白(分析數據→改變策略)的勇氣都沒有,成功的機率恐怕只會越來越低。

臺灣電視的最後一哩路,個人認爲除了內容爲王之外,網路社羣、數據分析與觀看情境,缺一不可。

作者姚南宏,現任中天電視社羣媒體中心副理,曾以筆名gohole發表文章。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2014.6.30截止,點我到【2014兩岸男神榜】投票, 天天都可投每位男神一票,抽iPhone 5s、iPad Air機會更大,快告訴親朋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