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餘展品看齊白石朋友圈

雕花木工到畫家,再到世界文化名人,在白石近一個世紀的人生中,總會出現貴人和師友。他在藝術上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這些師友的提攜與幫扶。

今年年末,北京畫院策劃推出“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特展,重點選取了與齊白石人生歷程和藝術發展息息相關的六位關鍵人物沁園、王�]運、陳師曾瑞光梅蘭芳徐悲鴻,展出相關機構珍藏的齊白石及其師友書畫、文獻作品100餘件套,帶觀衆走進齊白石的“朋友圈”。

觀展亮點

“知己有恩”常用印中彰顯人生態度

“知己有恩”是齊白石晚年的一方常用印,刻於1933年,此時的齊白石已經完成“衰年變法”,不僅立足於京華,更是名望漸隆。於成名之際仍能感念恩師故友,是齊白石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他獲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人們常說“文人相輕”,但齊白石與師友之間的交往更讓我們感受到“文人相親”的這份溫暖。與良師益友的交往,不但促成了齊白石藝術上的突破,也在客觀上爲他贏得了更多的人生際遇

《沁園憶舊圖》九旬白石老人追憶啓蒙恩師

1889年,木匠齊純芝正在大戶人家做雕花木工。湘潭本地的士紳胡沁園看到他的畫後,覺得很可以造就,便主動收他爲徒,親自教授他畫工筆花鳥草蟲,又請胡家的私塾老師少蕃指導詩文。兩位老師還一同商議爲齊純芝重新取名“齊璜”,字瀕生,號白石山人,以備他將來題畫所用,從此便有了世人所熟知的“齊白石”。

拜入胡門後,齊白石開始接受傳統的中國畫訓練,“石要瘦,樹要曲,鳥要活,手要熟”。老師的諄諄教誨時刻縈繞在齊白石耳邊,更深深影響他今後的藝術創作。此次展覽中彙集了多件齊白石珍藏的胡沁園作品,如“璜寶之廿餘年矣,從不示人”的《鵪鶉圖稿》,足見齊白石對恩師墨寶的珍視。

胡沁園是齊白石藝術天分發現者和啓蒙恩師,使齊白石脫離了鄉間木匠身份,逐漸走上藝術道路。對於這份恩情,齊白石終生難忘。1950年的一天,胡沁園的孫子胡文效拜訪齊白石,年屆90歲的白石老人精心繪製了一幅《沁園憶舊圖》,並鄭重地在畫題寫,“沁園師仙去三十七年矣……爲制此圖,以永兩家之好。”

觀展解碼

他爲何感慨“幸有梅郎識姓名”?

齊白石與梅蘭芳都是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兩人之間也有一段不同尋常的師友之誼

1920年,齊白石通過好友齊如山的引薦與梅蘭芳相識,此時的梅蘭芳醉心書畫,相識不久後便拜入門下學畫工蟲。

梅蘭芳的“綴玉軒”是民國文化名流經常雅集的場所,齊白石也多次到訪。園中栽植的花木令齊白石大開眼界,尤其是梅蘭芳從日本引進的牽牛花更是盛開滿園,有的花朵竟有碗口大小,這令齊白石驚歎不已,更萌發了畫牽牛花的興趣。本次展覽中,梅蘭芳紀念館珍藏的“百本牽牛花碗大”的《牽牛花》就是首次與觀衆見面。

在兩人的交往中,梅蘭芳對齊白石恭敬有加。一次雅集中,齊白石因衣着樸素無人識,被冷落在旁。梅蘭芳親自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老師,爲齊白石的窘境解圍。此次展覽中有一件特殊的書法展品――梅蘭芳《摹羅癭公行書放翁梅花詩》,齊白石用金農體楷書爲其作長跋,其中就有“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這句著名的藝壇佳話

誰是他“一朝不見令人思”的摯友

看到齊白石和徐悲鴻的名字並列在一起的時候,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他們是惺惺相惜的摯友。

1928年,徐悲鴻受邀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一職。初來北平的徐悲鴻第一次見到齊白石,此次展覽中的《尋舊圖》便爲我們揭秘了兩位藝術大師相識的經歷。在這幅帶有自畫像性質的作品中,背對着觀衆的持杖老人便是齊白石自己。他用詳盡的題跋與自作詩講述了徐悲鴻邀請自己赴北平藝術學院任教的經歷。

草廬三請不容辭,何況雕蟲畫師。”徐悲鴻爲了邀請齊白石到大學裡任教,三次親自到跨車衚衕齊白石家中拜訪、邀請,多次謝絕的齊白石深深地被徐悲鴻的堅持和執着打動,終於答應到學校裡任職教課。其實,齊白石之前不接受徐悲鴻的邀請,並非因爲恃才傲物,而是齊白石自覺是農民出身,書底子太差,去洋學堂教書是自己應付不來的。面對齊白石的顧慮,徐悲鴻義不容辭地當起了他的“助教”。在課堂外,徐悲鴻更是親自接送白石老人上下課。後來,徐悲鴻離開北平,齊白石感慨道,“一朝不見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道盡了對友人的想念。

特展現場還展出了徐悲鴻寫給齊白石的一封信,信中寫道:“無論如何,大作(尤其翁得意之作)不可讓他人購去。”當時,徐悲鴻感覺到齊白石的作品以後一定會有重大意義,所以反覆叮囑他不要輕易出售。他不僅自己收藏齊白石的作品,還帶動周圍的朋友收藏,更在國外的展覽上大力推介齊白石。

“白石翁七十八歲生子……因寫千里駒爲賀。”此次展出的《奔馬》圖是徐悲鴻爲慶賀齊白石老來得子而作,齊白石遂畫代表作《墨蝦》回贈。如今,將兩幅畫並置來看,更有趣味。(記者 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