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麥克看經濟:問題不在物價 是薪資!

記者黃鬱棋綜合報導

「大麥克指數」是《經濟學人》所提出用來測量匯率」的指標世界各地的「大麥克」售價因爲受到當地材料價格影響,間接成爲「物價指數」的標準之一。從「大麥克指數」以及「實際旅遊體驗」可以發現,臺灣真的是「物美價廉」的國家。但是爲什麼人民還是這麼痛苦?問題不在物價,是「薪資」!

歐洲的大麥克餐,最貴一份要415元臺幣!(圖/Eric Lee)

「大麥克看經濟」乍聽之下,似乎很荒謬;但是「物價」與「薪水」絕對是左右人民痛苦指數的關鍵。從「大麥克指數」(見最底下圖表)我們不難發現,臺灣的物價在國際上,真的是「最便宜實惠」的地區之一;瑞士的大麥克價格,整整是臺灣的3倍多!這也難怪爲什麼越來越多外國人選擇來臺旅遊,超級划算。

事實上,從「人均購買力平價」(PPP)來看,臺灣甚至超越英日韓,人均GDP高達將近4萬美元!然而數字畢竟是冷的,這頂多成爲選舉的政績口號無法真實反映人們生活水準。臺灣之所以在「人均購買力平價」上領先英日韓,是因爲採取了低通膨、低物價的手段所造成;臺灣的東西看似便宜,但民生物資還是默默成長着。

亞洲的大麥克餐,除了日本都便宜許多。(圖/Eric Lee)

臺灣是個島國,許多資源都必須仰賴進口;根據2010年經濟部能源局所提出的「能源政策白皮書」指出,臺灣有99.22%的能源必須倚賴進口。這意味着什麼?臺灣人「低通膨、低物價」但是也「低薪資」,一旦外界有什麼風吹草動,臺灣人的「應變力」就出奇的低。打個比方,小孩子只要拿到20元買包餅乾就很開心,但是若餅乾一次漲價到40元,怎麼辦呢?物價與薪資都高的國家,相對之下有更多的理財空間,出國也不吃虧。

臺灣沒有能源主權石油一漲價所有民生物資都跟着漲。瑞士的大麥克套餐要價新臺幣415元,是臺灣的3.6倍;根據美國商業內幕》對歐洲國家薪資水平調查,瑞士的平均「月薪」高達6407美元(摺合新臺幣約192,210元),這樣看來,大麥克415元臺幣又算得了什麼呢?若瑞士人來臺灣,一個月的薪資可以買1671個大麥克呢!

▲實際旅行的麥當勞價位。(製圖/ETtoday新聞雲 資料/Eric Lee)

世界各國都在通貨膨脹,臺灣儘管低通膨,但也低薪資成長;臺灣的能源主權操在他國手上,雖然物價比起日本、歐美等國相對低廉,卻也較多年前昂貴許多。適當的通膨其實是好的,物價與薪資息息相關;臺灣的低物價、低成本還能撐多久?油價繼續漲就全部破滅了。目前臺灣的薪資還停留在13年前水準,若再不前進,民生問題會變得非常嚴重。

▲2011年的「大麥克指數」。(圖/取自bigmacindex.org)

※延伸閱讀

臺灣真命苦!工時比日本多40小時 薪水低一倍有餘

臺灣人勞碌命!工時超長、薪水卻比香港勞工低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