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巖村依託當地自然條件,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圖爲花田鄉何家巖村的梯田、青山在霧中若隱若現,宛若人間仙境。陳碧生攝(人民視覺)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根據各地推薦,推出“鄉村四時好風光——春生夏長 萬物並秀”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113條。這些線路以賞花踏青、農事採摘、田園觀光、民俗體驗、親子休閒等爲重點推薦內容,旨在滿足人們就近出遊的美好生活需求。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鄉村旅遊從“一張桌子,幾條板凳”的農家樂起步,逐漸發展壯大,成長爲國內旅遊業重要的一支。尤其自2013年以來,鄉村旅遊進入快速發展期,並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爲目標。一座座田園變身“樂園”,鄉村旅遊產業“帶火”美麗鄉村建設,併成爲共富路上的“好風景”。
“五一”期間,重慶市潼南區的小麥進入成熟期,麥浪翻滾,蔚爲壯觀,吸引衆多遊客前往觀賞或拍攝。
近年來,稻浪、麥田、青紗帳等過去習以爲常的田園景觀,成爲鄉村旅遊的重要吸引物,賞花遊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地處江西省東北部的婺源縣,靠着油菜花海一舉成名,成爲江西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佼佼者。每年三四月,婺源縣十餘萬畝的油菜花海吸引着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油菜花從單純的農作物變身爲旅遊看點,有了更多附加值。“賣風景”成爲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不僅如此,賞花遊還帶動當地住宿、餐飲、農產品銷售等發展,促進鄉村旅遊產業鏈不斷延長、完善。
經過幾年的發展,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成熟的賞花地,例如,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的向日葵花海、浙江省淳安縣的芍藥花海、雲南省羅平縣的油菜花海、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的桃花海等。爲了彌補賞花遊花期短、產品單一等短板,各地積極探索“賞花+”融合發展,推動賞花遊不斷升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賞花資源豐富,有石河子桃花、庫爾勒梨花、和田玫瑰、霍城薰衣草等。近年來,新疆規劃了一批賞花遊線路,將賞花地串點成線,帶動沿線旅遊發展,並將賞花遊和沙漠觀光遊、酒莊遊、胡楊遊、民俗遊等業態相融合,不斷豐富賞花遊內容。
每到收穫時節,瓜果蔬菜採摘、稻麥收割等,成爲吸引人們參與體驗的農耕文化項目。許多地方還順勢推出採摘節、稻田文化節等旅遊節慶活動。這些農旅融合新模式,不僅是遊客熱捧的休閒方式,也是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挑扁擔、推獨輪車運糧、圈套大鵝……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仙姑村,融合農事體驗與農耕文化的鄉村旅遊項目,總能激起遊客陣陣歡笑。帶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體驗農事、瞭解農耕文化,“補上缺失的一課”,這是許多參與鄉村旅遊家長們的初衷。這些最本真的鄉土氣,正是鄉村旅遊的魅力所在。每逢節假日,到仙姑村來品嚐當地美食的人絡繹不絕,茅山老鵝、野山菇、地皮菜等特色美食最受歡迎。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更是着力挖掘鄉間土菜,打造出臨安旅遊十大鄉村宴席。“我們要把民間原有的土菜挖掘出來,這些菜要夠‘土’,要有老底子的味道。”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一道特色菜品的背後,都有一段歷史和民俗記憶,這些食物是鄉村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見證。客人在品嚐時,不僅是消費者,也成爲文化傳承的參與者。
鄉村旅遊發展早期,曾有過一味“求新”“求洋”的發展階段,捨棄鄉村原有傳統建築,照搬照抄城鎮建設或是外國建築,導致千村一面,失去了鄉村的韻味。保留自己獨特氣質、足以慰藉鄉愁,才能具備活力與競爭力。鄉村旅遊逐漸確立起正確的發展方向:既有鄉土味,也有高品位。
2014年以前,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福壩村是出名的“爛泥村”,土地貧瘠,經濟發展滯後,乘着鄉村旅遊的東風,福壩村成爲集“康養休閒、旅遊觀光、農事體驗”等於一體的美麗鄉村。在老舊糧倉改造而成的咖啡屋裡,村民爲遊客製作咖啡飲品,吸引年輕遊客。鄉土味、時尚味在這裡完美融合。而在鄉村旅遊起步較早的浙江,精品民宿、露營、徒步等衆多新業態主動與鄉村旅遊握手,推動鄉村旅遊向着高品質發展。
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是中國美麗鄉村的代表。2021年12月,餘村成功入選首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村。這一殊榮的獲得,離不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以及餘村在鄉村旅遊方面的創新實踐。
鄉村有了好生態,湖光山色、田園風光就都成了聚寶盆。安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此後,餘村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美麗鄉村成爲現實。如何經營好美麗鄉村,吸引更多遊客,讓更多百姓致富,在鄉村旅遊發展中,浙江始終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先後制定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包括指導全省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 (2011—2015年) 》、全國第一個美麗鄉村建設省級地方標準《美麗鄉村建設規範》等, 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指標體系,使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有方向、操作有依據、實施有方法。如今,村莊全域更美、田間地頭更整潔,成爲浙江美麗鄉村的寫照。
好生態成爲越來越多鄉村發展旅遊的底氣。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前順村坐落在烏江邊,如詩如畫的百里烏江畫廊,成爲其發展鄉村旅遊的資源優勢;湖南省祁陽市潘市鎮陶家灣村,通過禁伐山林、保護生態,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四川省隆昌市古宇村依託豐富的水利資源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不斷豐富鄉村旅遊業態,由小漁村蛻變爲現代旅遊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