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節假日優化窺探酒旅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全國酒旅市場呈現火熱勢頭,但供不應求的旅遊資源仍提醒我們要進一步提質升級,也對酒旅行業的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一個呼籲,攪動了輿論場。

就在前段時間,攜程創始人樑建章聯合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發起呼籲,調整節假日製度,建議推行春假或秋假制度,促進錯峰出行,以提升旅遊體驗,引發廣泛討論。

而我們對休假制度優化的探索,已然在路上。

就在前兩天,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春節連放8天,免費通行9天!

休息與住宿是旅遊消費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旅遊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優化節假日佈局,有利於增加旅遊休閒的節假日供給,是酒旅行業發展的一次難得機遇,但也同樣意味着是新的挑戰。

其實,針對節假日的優化早有佈局。

去年印發的《國民旅遊休閒發展綱要》就提出部署培育現代休閒觀念、保障旅遊休閒時間、優化旅遊休閒空間、完善旅遊休閒設施、提升旅遊休閒體驗等10項重點任務。

具體包括優化全國年節和法定節假日時間分佈格局、實施旅遊休閒高品質服務行動等一系列具體舉措。

針對此番假期優化,《酒管財經》梳理出4個優化點:

1、春節9天長假

2024年春節至少放假8天,從初一放到初八,如果配合帶薪休假可以放假9天,雖然除夕當天名義上不放假,但鼓勵各單位和機構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安排。同時高速公路已經免費了,這實質上就是創造條件給老百姓多放一天假。

春節假期的延長,能夠滿足廣大羣衆有更多時間用於親人團聚的心願,還可以實現一個假期先團聚、後旅遊的小目標。

《酒管財經》發現,這是在依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的基礎上的首次創新之舉,可見用心良苦。

2、調休更人性化更靈活

過去不調休,基本上每年都會出現部分節假日與雙休日之間間隔1個工作日、造成節假日“碎片化”等情況,而調休就是在節假日總量固定的前提下,爲避免節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

今年通過調休,形成了“9573”的放假時間安排,展現出較強的人性化和靈活性。

3、最小干預,儘量不打亂正常生活節奏

2024年全年假期比較均衡,通過調借臨近週末,春節至少8天、國慶7天、勞動節5天,元旦、清明、端午、中秋都是3天,長假後最長工作日也只有6天,調整的幅度比較小,避免出現長假過後工作時間長的局面,較好地滿足了人們勞逸結合的實際需要。

4、長短結合,更好滿足出遊需求

過去法定節假日具有時間分佈“上半年多、下半年少”、日期間隔“上半年短、下半年長”等特點,5個集中在上半年。

此次放假安排充分考慮到這些法定節假日的日期特點,形成了四個3天短假、一個5天小長假、一個7天長假、一個9天超長假的假期分佈,較好地實現了長假與短假相互交錯的局面。

通過長假、短假的合理搭配,人們可以提前做好全年的出行計劃與安排,在探親、休閒、旅遊等方面擁有更多更好的日期選擇,避免“一窩蜂”出行和“扎堆”旅遊。

不難發現,延長假和拼假是2024年假期政策的主要優化點。

過去雖有春節、國慶節兩個黃金週,但因爲假期供給不足,民衆長線遊主要集中與國慶節,往往造成擁堵不堪的國慶“黃金粥”局面,住宿、交通、景點門票等預定需求井噴,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地酒店價格狂飆。

酒店價格的飆升,反映出酒旅市場供需之間的嚴重失衡。

經過多年雙休日和小長假,民衆短線遊、周邊遊的要求已基本滿足,目前缺的是長線遊的時間供給。

如果能延長假期,民衆就可以多一個長線遊機會,更能高效促進旅遊消費和酒旅行業的復甦。

拼假不是中國特色,國外也有類似的“拼假”,比如美國,法定節日大部分都安排在週一,這樣就與前一個週末形成一個“小長假”。

這樣“拼假”的好處在於,不會給僱員造成更多的負擔,不需要擔心休完假回來可能面臨的高強度工作,又能讓僱員形成一個較長的休息週期,從而更好地調節工作與生活。

如何休假更合理?怎樣的休假制度能更好地兼顧工作與休息?這些問題,或許能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中得到啓示。

國外的休假制度以星期製爲基礎,另外還包括兩部分:一個是公共假日,比如聖誕節、新年、國慶節等;另一個是年假,是福利的一部分。

由上圖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公共假期相對來說比發展中國家多,中國內地的公共假期在所有國家地區中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法國一年最多有150天的假期,超過一年時間的1/3。每週工作時間僅35個小時,超出的部分都可以轉換成假期。

德國的假期比法國還要多。德國規定,僱員不分資歷高低,每年可有30個工作日的假期,加上週末雙休、元旦、“五一”、國慶以及其他宗教假日,德國人幾乎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休假。

其實,帶薪休假纔是各國假期制度最大的不同。

從上圖中不難看出,發展中國家的帶年假相對發達國家而言較少。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帶薪年假爲兩週左右,還不到歐洲發達國家的一半。

畢竟,歐盟規定,歐盟成員國的勞動者工作滿一年後應當享有至少每年28天的帶薪休假。

而2007年底我們纔開始實施帶薪休假制度,雖然願望很好,但因多種因素制約,至今實施效率極低,也難以滿足民衆長線遊願望。

每年固定的“黃金週”都是對城市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能力的一場考驗,也是對我們休假制度的一場大考。

其實,歐美髮達國家也有自己的度假的高峰期,但他們也制定了靈活的休假政策。

就比如,德國的休假制度靈活性就很高,除了德國統一日等極少全國法定節日外,其他公共假期均由各州自行決定。

就連德國16個州各個學校的放假時間都不一樣,學生家長可根據學校放假時間來確定自己的帶薪年假。

學生假期分散了,家長假期也就分散了,從而達到了分散休假,避免擁堵的效果。

只有讓假期呈現“細水長流”的格局,讓酒旅市場呈現均衡化狀態,酒店也就自然也不會出現冷熱不均、假期價格大漲的現象。

顯然,這需要從決策層面下更多功夫,對相關的假期政策做頂層設計。

休息是爲了走更遠的路。設計合理的休假制度對於提高國民幸福感和工作效率,促進酒旅行業健康發展,無疑是很重要的。

他山之石,還是可供我們借鑑的。

雖然十一黃金週創下史上最高熱度,但旅遊市場恢復增速也在減緩,無論出行遊客數量,乃至人均花費,都較2023年上半年減弱。

據旅智能科技統計,十一假期內已有大量酒店入住率不及預期,甚至出現臨時降價吸客的現象。

另外,國內東西部、南北部、不同城市,甚至城市內不同區域的酒店項目都出現冷熱不均的情況。

遊客們越來越願意去消費更低、性價比更高的城市。區別於漲價嚴重的酒店,一些年輕人也樂意去住更便宜的地方,或者寧願出多點車費到景點周邊城市過夜,甚至直接睡在景點。(詳見:史上最火爆黃金週,仍需看清背後全貌)

等這段疫後出行需求爆發期過去以後,民衆很可能會恢復理性,減少在旅遊和出行上開支。

很明顯,不合理的定價對於整條旅遊產業鏈的運行是不利的。

尤其是住宿餐飲等上游環節的隨意調價,勢必會對整個旅遊業的行業環境有所影響,打擊遊客的出遊和消費熱情,更會損害酒旅行業的形象和口碑。

如果“逢節就漲”成常態,而且“漲的離譜”,久而久之部分遊客也就不會選擇假期進行出行,也會造成酒店營收減少,從長遠來看是對酒店來說是不利的。

一味漲價並不是“財富密碼”,“細水長流”纔是致富之路。

不過,總體來說,酒店復甦的趨勢應該會繼續保持。

今年以來,旅遊市場復甦帶動酒店業績增長。2023年半年報顯示,錦江酒店、華住集團、首旅酒店的已售客房平均房價、入住率同比增長明顯,均已超過2019年同期,並實現扭虧爲盈。

如今,2024假期優化後,市場對酒店業更加充滿期待。

對於酒店業來說,節假日優化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錯峰出行使得酒店業能夠更好地分流客流量,合理利用資源,提升入住率和收益。

與此同時,酒店業更需要根據節假日安排精確預測客源,合理安排人員和服務,以應對節假日期間的高峰。

此外,爲了吸引更多的遊客,酒店也應該找準自身定位與市場發力點,着眼於服務提質,營造更好的住宿體驗。

假期優化雖好,但如何結合相應節日,結合項目周邊旅遊資源,更好、更持續地吸引客戶,留住客流更值得行業思考。

統籌丨勞殿 編輯丨阿鑫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酒管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