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轉進校園 流浪貓狗認養做半套

北市推動校園犬貓計劃議員炮轟市府流於表面功夫、做半套,汪喵只是轉往校內繼續流浪,依舊無家可居。(臺北教育局提供/張立勳臺北傳真)

臺北市推動校園犬貓計劃,4年來學校認養流浪貓狗的數量逐年增加,但有議員不滿市府流於表面功夫、做半套,汪喵只是轉往校內繼續流浪,犬房貓屋付之闕如,依舊無家可居。北市教育局迴應,各校皆有安排犬貓居住地方,有些白天在校園裡,課後由老師帶回家

近4年北市高中職、國中小認養流浪犬貓數量逐年增加,從16校32只犬貓,到今年增至23校59只,不過,市議員楊靜宇發現,校園犬貓計劃經費補助只管餵食、注射疫苗及成立團體,對硬體設備漠然以對,犬貓從街頭浪浪變成校園浪浪。

楊靜宇指出,動保教育納入課綱後,校園犬貓認養成了重要指標,但真正的生命教育,不光是餵食而已,應該幫汪喵在校園裡設置能遮風避雨的家,由師生一起依犬貓生活習性設計並興建犬房、貓屋。

他透露,最近有一所高職打算把校內閒置房舍改建成貓屋,礙於校方沒有相關法定經費可覈撥,轉向教育局申請71萬補助款,結果被大砍剩不到30萬,令滿腔熱血的師生坐困愁城,經爭取後增加至45萬,勉強可裝修。

楊靜宇炮轟,校園犬貓計劃做半套,流於表面功夫、虛應故事,呼籲市府別再裝睡下去。

對此,教育局主秘陳素慧迴應,學校認養犬貓前皆有經全盤思考,包括課後或假日由誰照顧,依各校情況安排居住地,有些犬貓白天在校園裡,下課後由老師帶回家。申請補助的高職將收養10只貓咪,數量較多才給予基本設施經費,多數學校認養約1至2只,有學校結合工藝課學生幫貓狗打造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