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傳銷業賺不到錢? 公會秘書長:外行!數字解讀錯誤

記者洪菱鞠/臺北報導

從事直銷、傳銷究竟能不能發大財?日前有平面媒體頭版大篇幅報導,從公平調查報告推算「僅千分之三年收入達超過30萬元」,對此,中華民國多層次傳銷商同業公會秘書長陳譽錚認爲,不論參與人數營業額,傳銷產業基本上一直在成長,對於公平會公佈的統計數字,該媒體用錯誤解讀換算出錯誤結果反應外行對該產業的不瞭解,凸顯出產業的「美麗與哀愁」。

根據公平會發布2018年發佈107年多層次傳銷事業經營發展狀況調查結果全臺傳銷商統計有計346家,從業人員達308.38萬人,其中,傳銷公司平均領取傭(獎)金30萬元以上之事業爲4家,佔總傳銷公司家數346家的1.16%,而《自由時報》在報導中指出,「年領超過30萬元以上者僅1.16%、9,709人,若以傳銷事業總人數來推算,1千人中僅約3人可熬出頭」。

▲陳譽錚表示,年收入超過30萬元的傳銷從業人員,總人數勢遠遠大過9,709人。(圖/記者謝盛帆攝)

對此,在傳銷產業待超過20年的陳譽錚反駁表示,原始報導對於公平會的數字解讀不精準,首先,1.16%指的是傳銷公司家數,而非人數;其次,據他了解,以安麗公司爲例,該公司的DD聘位月收入超過2.5萬元,換算年收入是30萬元,光是一家安麗的DD人數約有11,000人,而調查指出有4家的經銷商平均年收入超過30萬,其公司總人數勢必遠遠大過9,709人這個數目

而去年有領取傭(獎)金者僅83.7萬人,在308.38萬人佔27%,關於這一點,陳譽錚則是持同意看法,「這不代表壞事,而是代表該產業越來越健康化、正常化,至少有70%的人是爲了產品而來,換句話說,這個行業漸漸被認可是正常的消費管道,對於要不要加入傳銷作爲事業來賺錢,那是個人的選擇,但會有人被優質產品吸引而來,這件事情反倒是機會點,不是危機點。」

不過,陳譽錚也提到,外界對於傳銷產業有着兩種截然不同認知,站在傳銷從業人員立場來看,認爲該產業成本低、無風險、可以和大家分享等衆多優點,但不懂的人視傳直銷的多層次拉人頭加入爲亂源,把它污名化,所以才說是「美麗與哀愁」。當然,沒有說傳銷一定很好賺錢,但傳銷在某程度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僅創造一個消費,也有可能帶來被動收入,再進而倍增時間、人脈業績

▲中華民國多層次銷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陳譽錚認爲,不論參與人數與營業額,傳銷產業基本上一直在成長。(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隨着社羣社交電商等新模式興起,爲傳統傳銷帶來衝擊,例如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網連通的運營模式,強調的是以社交元素核心利用會員人脈圈以及社羣分享帶進新客,爲自己創造收入。陳譽錚認爲,不管是社羣、微商、社交電商,皆創造了一種新的零售方式,也如同現在時下所稱的「空軍」,可以爲傳銷帶來加分效果,順應這股潮流,能夠分享更多產品的好處,傳銷本質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互助,藉由空軍的多元進人策略,搭配陸軍紮實的育人、留人戰略,可望爲傳銷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