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索馬利蘭建交認清自己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9月9日,索馬利蘭共和國(下稱索國駐臺代表穆姆德大使臺北揭牌「索馬利蘭共和國駐臺灣代表處」,繼中華民國駐索國代表羅震華公使8月17日在索國首都哈爾格薩揭牌「臺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後,啓動雙邊關係

回顧事件始於7月1日,外交部長吳釗燮記者會宣佈我國早於2月26日與索國外長簽署「議定書」,雙方互設代表處並將依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處理外交人員禮遇等。記者提問時,吳部長答覆與索國「不是正式邦交,沒有使用中華民國」、「代表處方式最符合彼此利益」、「高度官方性質代表處關係」。而外交部臉書貼文揭牌臺灣代表處無「中華民國」,認爲少了「贅字」、感到「酥胡」之輿論風波,讓關心超國界問題國家定位兩岸關係筆者關注此事,爰分享淺見

位處非洲東北角的索國於1991年自索馬利亞內戰中獨立。儘管對內穩定治權近30年,索國對外面臨索馬利亞打壓,而列國因顧慮恐致非洲國家版圖分裂等因素不予索國國家承認。亦即索國雖已成就國家主權條件,「被國際社會承認」的期待卻仍未定。

承認制度在國際法略可分爲國家承認與政府承認,前者爲承認一國具國際法主體地位,後者爲承認政府對該國之代表權

兩岸關係即屬政府承認問題。中華民國乃1911年末推翻滿清王朝並承繼華夏數千年文明成立的共和國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宣佈自成都遷都臺北後成爲中華民國政府治權在臺灣地區,與同年10月1日在北京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大陸地區分治「中國」迄今逾70年。索國政府於1991年5月18日宣佈獨立建國聯合國、歐盟、加拿大等雖於索國設有代表處,惟據報載零國際承認、零邦交國,仍爲索國亟待克服的難題

依吳部長言,雙方屬「高度官方」卻又「非正式邦交」關係,故代表處使用「臺灣」名義非「中華民國」、「代表處最符合彼此利益」。令人困擾的是,平等互惠原則下何以索國能國號作爲其駐臺北代表處名稱,我方未能以「中華民國」命名駐索國代表處卻仍符合國家利益?此外,基於互惠互利又理念相近,政府或應公開言明承認索國「主權」身分,除彰顯索國「國家」地位,承認主權亦爲承認其法律適格,也能穩固兩國關係之法治基礎。

與索國交友互設「官方」代表處令人喜,從索國案看國際關係中政府處理中華民國定位舉棋不定則令人憂。而兩岸政府分治至今,一中原則下臺北和北京政府對等性備受考驗;大陸政府少了「以大事小以仁」的王道器度,造成親痛仇快的困境。如何運用蓄積70多年的從戒嚴到開放的能量,讓兩岸零和走向中華民族雙贏局面也是臺北政府「以小事大以智」的挑戰。筆者期盼兩岸互相尊重、和平對話併爲追求人民美好生活共同努力,共創「良制一國」的有利條件。

(作者爲法學教授、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