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國公司問責法》到新疆棉事件 中國雙循環的雙重挑戰

● 陳鴻達臺灣金融研訓院務委員

美中兩強爭戰未見緩和,從《外國公司問責法》開始,到新疆人權議題衝突貿易戰延伸到金融戰,現在升高到價值觀之爭。信任是金融的基礎,這些外資金融機構被擺了一道之後,未來對中國市場的疑慮恐會升高。

川普任內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與金融戰,在拜登上臺後未有緩和之勢。先是貿易代表戴琪表示,不會調整對中國報復性關稅,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針對《外國公司問責法》發佈具體規定

新疆棉花。(圖/CFP)

同時歐洲議會則以新疆人權議題,宣佈暫停歐中投資協定之審議。爲了反制西方國家,中國透過共青團發起新疆棉事件。也就是說整個衝突從貿易戰延伸到金融戰,現在升高到價值觀之爭,影響層面不斷擴大且深遠。

《外國公司問責法》上路 中概股暴跌

過去中國以國家機密爲由,禁止在美國掛牌公司的會計審計紀錄被轉移出國,且不允許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到中國針對工作底稿進行審計監督。

這個監理漏洞一直廣受詬病,因此,2020年4月爆發瑞幸咖啡財務數據造假之後,共和黨與民主黨跨黨派參議員提出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草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HFCAA),很快在參衆兩院獲得無異議通過,並於2020年12月18日由美國前總統川普簽署通過。

這個法案規定,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與本國公司相同的審計標準與規定,其審計工作一樣須受到PCAOB的監督,並且提交文件證明它不屬於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

▲《外國公司問責法》上路後,外國公司就必須受到美國政府的監管。(圖/路透

須揭露外國政府組織持有的股權比例,政府官員列名董事會的情形,以及公司章程等文件中,是否包括中國政黨的黨章等。PCAOB若連續3年無法到幫上市公司簽證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查,這家公司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

2021年3月24日證券交易委員會依法在法案通過後90天內,公佈相關施行細則,市場擔憂中概股面臨下市壓力,也造成股價大幅下跌。例如「跟誰學」下跌42%、「愛奇藝」下跌20%等等。

搶搭末班車的背離現象

儘管投資客知道中概股在美掛牌的前景有重大隱憂,但在衆多因素考量下,過去一年搶搭末班車的心理下,出現赴美掛牌的熱潮。根據統計,2020年有32家中概股在美國掛牌,爲歷年來最高紀錄,所籌措資金121億美元爲歷年次高,僅次於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今年也已經有10家在美國掛牌,總累計總數達272家。

▲歷年中概股在美國掛牌上市的趨勢。(圖/臺灣銀行家雜誌

▲歷年中概股在中國、香港與美國上市的籌資金額。(圖/臺灣銀行家雜誌)

首先是多年前西方的天使投資或創業投資(VC)在中國佈局,現在準備採收成果。由於中國的外匯管制,使得這些風險投資不易將回收的資金撤離中國。因此若能將這些公司在美國掛牌,然後這些投資者在美國出售持股,自然能順利回收這些資金。

況且一般來說,若能在美國上市,基本上能享受比在中國或香港上市較高的本益比。這也是爲什麼許多企業急着到美國上市,生怕錯失最後一班車。

對於美國這項政策,有人說,對香港是一大利多,因爲《外國公司問責法》立法後,已有12家中概股轉往香港掛牌第二上市,推升香港在全球籌資市場的地位。但事實恐非如此。

繼3月24日華爾街「血洗中概股」後,隔天在港上市的中概股也跟着下跌,例如小米港股跌7.2%,新東方跌5.6%,阿里巴巴跌5%。

西方天使投資赴中意願恐降

雖然中國的迅速成長帶給香港許多養分,但香港也逐漸從「世界的香港」變成「中國的香港」。2005年香港股市市值中,來自中國企業的比重有39%,但現在已經將近7成。

香港股市的本益比偏低,遠遜於美國與臺灣等地,恐怕也與此脫不了關係。加上國際投資客對香港前景已經有疑慮,資金進駐的意願與配比已下降,這時這些中概股若來香港第二上市,是否更將稀釋港股的活力?

此外,香港從2017年開始,對在美國掛牌中企如到香港第二上市給予特殊待遇,對於港股要求的「同股同權」等規定給予豁免。這將加深港股與中概股之間的矛盾,也加深港股內地化的陰影。

▲中國企業在香港股市總市值的佔比越來越高。(圖/路透)

過去許多國際的天使基金或風險基金到中國找尋新創企業投資,一開始就盤算着這些公司未來能到美國上市。

一方面享受較高的投資報酬,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在美國上市後,釋出持股,在美國回收資金。若不能到美國上市,恐將嚴重影響外資到中國進行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的意願。

由於這些國際投資對中企的幫忙不僅是資金而已,更提供國際視野的指導。從商品服務的設計生產包裝、企業經營管理到行銷市場的策略,這些投資者都會深刻影響這些中企的發展。

因此若不能到美國上市,這些國際資金到中國進行風險投資的意願不再。一旦斷了這些國際資金,也等於斷了與國際市場的連結,對新產業的發展可能有非常不利的影響。也就是說,習近平「雙循環」中的「內循環」,其動能將減少。

新疆棉爭議恐促「外循環」斷鏈

爲反制歐洲議會以新疆人權議題,暫停歐中投資協定之審議,共青團發動抵制H&M活動。同意共青團發動此鬥爭的人,可能沒想到這將使得中國與西方社會的衝突升高到金融戰與價值之爭。

近來歐美金融投資界最夯的議題是ESG,投資者不僅尋找獲利的標的,也要求被投資者在環境保護、社會議題與公司治理要符合一定標準。

越來越多的人以選購商品,來對其生產的企業進行信任投票。尤其是新一代的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在乎的不僅是價格與品質,更在乎企業的社會形象。

一個商品生產過程若有重大環保違規、侵犯人權或是剝削勞工權益,就很容易成爲消費者團體抵制的對象。當然各種退休基金或共同基金也將排除這些公司爲其投資對象。

▲瑞典跨足國際的快時尚品牌H&M,捲入新疆棉花爭議。(圖/路透)

目前世界各國的ESG投資議題,主要是自願性倡議,並結合市場力量,未來可能將成爲政府的強制性要求揭露。以歐盟目前研議的永續分類標準爲例,未來500人以上的公司都需揭露該公司的永續程度。在評斷的過程中,即使該公司符合相關環保標準,但只要有迫害人權或勞工的情事,就會被剔除。

根據統計,中國2020年紡織服裝累計出口2,912億美元,但生產過程所進口的原料機具並不多,因此是外貿順差最主要的金雞母,同時也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共青團選定新疆棉作爲反擊的攻擊點,殊不知炒熱這個議題後,西方世界更不敢用含新疆棉的製品。未來新疆棉也許只能用於其「內循環」,爲中國創造龐大就業機會與外匯的「外循環」可能會被斷鏈。

中國朝令夕改 外資被擺一道

去年初中國爆發嚴重疫情,在風雨飄搖之際,中國以加速對外資開放中國金融市場,吸引外資進入,穩定中國金融情勢。因此許多外國金融機構都加碼投資中國,並取得過半股權。

現在不到一年時間,中國就開始限制這些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未來這些外資金融機構若需增加營運資金,則必須在中國籌措,對外資銀行從海外向中國匯入的金額做了限制,這將增加外資銀行的資金成本

中國這項新政策的動機是什麼?表面理由是爲金融穩定,或是爲減輕通膨壓力,事實上是爲提高外資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保護中國的金融業。

也就是說,爲外資金融機構套上一個緊箍咒,限制其發展。當然遇到一些政治議題需要有人表態時,也可用此工具來控制外資金融機構表態。

信任是金融的基礎,這些外資金融機構被擺了一道之後,未來對中國市場的疑慮恐怕會升高。雙方的隔閡是否會日益擴大,有待觀察。

熱門點閱》

數位人民幣的國際金融霸權爭奪戰 中國數位貨幣的侷限性

► Mr. Market 市場先生/美傳奇價值投資人人生謝幕 投資最難的是保持平常心

► 新手投資起步就從這! 3分鐘搞懂基金在做啥!

► 賽事分析廣告教人賺大錢?律師:相關爭議不止 民衆應審慎判斷及查證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臺灣銀行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