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藝謀電影說起,中國法制爲何不能照搬西方?

點擊上圖▲立即加入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近期,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第二十條》熱映,該片片名取自《刑法》第20條。影片引發公衆對有關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實施邊界、司法實踐等問題的熱議與思考。

這其實不是張藝謀第一次拍攝普法主題電影,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講述了農村婦女秋菊爲了向踢傷丈夫的村長討說法,逐級上告的故事。

有網友評論:《秋菊打官司》講的是人情社會過渡到法治社會的過程,《第二十條》講的是人情社會滲透進法治社會。

著名法學家蘇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一書便是由《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引入話題,通過對轉型中國若干個案的理論考察,表達了要從社會生活中的各種非正式資源吸取中國法治建設的營養的立場,是中國法治研究領域的經典之作。

因此吳曉波頻道的讀書會員課程《細讀商業經典》邀請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紅勃,爲大家解讀《法治及其本土資源》這本書,解讀的完整音頻和視頻已上線,接下來小巴分享其中3個解讀片段。

片段1

法律和法治是一種地方性知識。

這本書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觀點。

第一個觀點就是,法律和法治是一種地方性知識。大家聽到這個詞很奇怪,什麼叫地方性知識?比如方言就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識,它是自生自發的、鄉土的、在地的。

所以蘇力說,法律如同語言,就是一個地方自生自發的。如果我們不重視自己的東西,而要盲目地去拿別人的,我們就會迷失自我。

我們是個大國,有着自己非常漫長的文明,未經中斷的文明史,一套與西方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秩序,所以這就註定了我們沒有辦法去完全地移植西方。

他怎麼來闡釋這樣一種觀點?他用了特別有趣的一些案例,其中就有著名的《秋菊打官司》這個電影。

秋菊是陝西一個農村的剛剛結婚的新婦,她的丈夫在他們家的承包田裡面蓋了一個房子。大家注意,耕地裡面不能蓋房子,所以這是違法的。

因此這個村⻓,也就是這個鄉⼟秩序的最高權威,他既是政治權威,也是道德權威,讓他們把房子拆掉。兩邊爭執時村長踢了秋菊老公下體,導致他無法幹農活。

在電影裡所有人都是好人,沒有一個壞人。李公安他就代表了官方,他就去調解,調解的時候他說:你這個村⻓啊,他在地⾥蓋房子是錯的,你收拾他是對的,但是你踢人家那裡,確實在鄉土倫理裡,這是讓人斷子絕孫之事,這不能容忍的,所以你給人家賠錢。

賠錢的時候大家看到一個場景,就是這個村⻓把20張10元的票子往地上一扔,然後說秋菊你去撿。秋菊扭頭而去,她說是你踢了我老公那個部分,不是我的錯,所以我不需要低下頭去給你鞠躬。從此秋菊走上了上訪和告狀之路。

最後案子的結尾非常離奇,因爲她已經提起行政訴訟了,所以要對秋菊丈夫做傷情鑑定。最終官方裁定她的丈夫構成輕傷,輕傷就要抓人了,所以一輛警車呼嘯而來,把村長抓起來了,然後秋菊就跟着車拼命地跑。電影在秋菊一邊奔跑、一邊迷茫的眼神之中結束。

秋菊的困惑是什麼?就是她想要的說法,法律壓根沒給她,她想要的是什麼,法院根本就不理解,最終法院抓走村長的做法恰恰又是她最不能接受的。

接下來秋菊能離開這個鄉村嗎?秋菊能離開她所生存的文化環境嗎?假如不能的話,作者在這本書裡問,秋菊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可以去思考和猜想。

所以通過這個案例你會發現,我們從西方移植了一套我們法學家認爲公道的制度,當這套所謂先進的法律制度,和中國西北一個鄉村裡面發生的真實案例迎面而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不是互相成就,而是互相傷害和彼此尷尬。

這就提醒我們,當法學家在進行一個法律制度設計的時候,在提出一種看似特別科學、特別正確的法學理論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考慮到中國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點擊進入課程

學習完整內容

片段2

法治的道路本身具有開放性。

蘇力在這本書裡,提出的另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法治的道路本身具有開放性。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是隻有西方這一條法治道路,我們中國完全可以走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

那麼這條路跟西方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呢?就是一定要發掘和利用好中國自己的本土資源,否則盲目地移植就會導致水土不服。

在西方,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凡事打官司這是常態,有了病去醫院,有了糾紛上法院。所以在希臘的雅典城裡面,老百姓天天開會。幹嗎?裁案子。所有的案件都是在廣場上,由501個公民審判的,有糾紛上法院成爲一種傳統。

但是中國人特別不愛打官司。在西方很早就出現了律師,幫人打官司這種職業。中國古代是有律師的,但他一直是一種灰色職業,叫訟棍,政府想用他,就允許他偷偷存在,想要打擊他的時候,直接抓人。

中國老百姓有個基本觀念叫“以和爲貴”,中國人特別講面子,兩個人發生糾紛了,能不打官司就不打官司,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調解就成爲中國最主流的一種糾紛解決模式了。

這是西方沒有的,西方一定要爭,爭個一清二楚,爭個你是我非,這是西方的正義觀念,中國的和諧觀念。

後來實際上我們出臺了專門的人民調解法,我覺得是對蘇力的觀點一個很好的註腳,用官方的法律給它以加持和確定,這叫發掘本土資源。

所以他還說,我們要不斷地去創造,中國法律、文化裡面有一些我們獨有的西方不具有的優勢,我們需要發展這種優勢。

點擊進入課程

學習完整內容

片段3

這本書改變了中國法學視野。

這本書實際上不是一個特別嚴格的學術作品,它是一個論文集,所以蘇力是把他在不同的刊物上、不同的時間、圍繞不同主題發表的一些學術論文,經過編輯改造之後,彙集成了這本書。

但是就是這樣一本相對比較鬆散的論文集,在過去30年,被各種各樣的實踐檢驗之後,證明了它的含金量,證明了它的貢獻。

所以這本書曾獲1978—2014影響中國十大法治圖書獎,被稱之爲改變了當代中國法學視野的現象級著作。

注意,它不是說改變了中國法治,或者改變了中國立法,或者改變了中國司法模式,它是說改變了中國法學視野。

視野是什麼?就是我們看問題的一個方向,我們的眼界大還是小。

除了以上內容,李紅勃老師還解讀了《法治及其本土資源》這本書裡的各種案例,比如:

◎破產法爲什麼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行不通?

◎在國法之外,民間法要如何制定?

◎在中國這個鄉土社會中,西方法律的公平正義和中國以和爲貴的觀念,還有哪些衝突和碰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感興趣,歡迎點擊下方按鈕購買《細讀商業經典》這門課程,3月1日—3月8日期間購買,額外贈送一本《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實體書。

3月1日—3月8日期間加入《細讀商業經典》

額外贈送1本《法治及其本土資源》

成爲會員之後,你將獲得以下權益:

1.解鎖“法律通識”系列完整書單,包含:《法治及其本土資源》《法律通識》《電車難題》《洞穴奇案》4本法律經典書。

2.暢聽往期70本經典書解讀和未來1年50本新經典書,涵蓋商業、文學、科技、投資、國際政治、法律等多個門類。

3.加入“吳曉波的圈子”,與吳老師一起讀書互動。

3月1日—3月8日期間訂閱《細讀商業經典》

額外贈送1本《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紙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