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這次還有下次!專家曝股災賺錢密碼

專家建議投資人,藉由是否站上季線條件來選股,省去複雜的基本面分析,反而容易賺到錢。(資料照)

任何人選股都有自己的偏好,但其實價格走勢纔是表示出市場的偏好,大漲逾2000點後的臺股,近日進入橫盤,3月下旬急漲的走勢不再;要買進什麼股票才能賺到錢?成爲了熱門話題

一般而言,選股通常以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等條件來做篩選。基本面涉略範圍廣泛,舉凡總體經濟產業前景企業營運等都是其中內容投資人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總經、財報基礎能力,配合相當程度的前瞻性,或是有團隊支持才能將這種選股方式運用到一定水準之上。

基本面選股常見於投資機構上,通常由數百名的專家學者所組成的團隊進行,他們各司其職,專業分工,從許多面向來歸納分析,最終形成投資決策,接着將手上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的資金投入市場來交易;對於散戶來說,要仿效這些投資機構的行爲是非常困難的,更別提即使已將過去的總經數據、產業成長性企業財務比率等分析到鉅細靡遺,但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實際效益也不大。

以今年第一季爲例,由於新冠疫情衝擊,不僅讓許多專業投資機構於2019年底剛做好的2020年市場展望完全失效,不少法人也錯過了這2~3個月來盤面最強的疫情受益股。這現象的背後有許多原因可以被解讀與檢討,只是換個角度來看,有沒有辦法能掌握到這些股票的行情,當下次再出現相似的場景時,不再只是嘆息,而是能真正參與其中,並且從中獲利纔是一個散戶該思考的方向

先前提到「要用操盤角度分析,別用分析角度操盤」。股市通常反應預期心理,已經發生的事情往往已在股價上被定價,而這預期心理的背後所代表的即是資金的流動。以多方爲例,當一個預期利多出現時,即使真正的效益還沒發生,但因市場認爲後續效益將會發生,資金就會提前卡位,進而造就了一波漲勢,這次的疫情受益股即是如此。

大盤還沒站上季線(60日均線)時,本波許多疫情受益股的股價早已站上季線,而在站上季線後,又一次出現了一波上攻。與其心中糾結該不該選蘋概,該不該追進,該不該等待,許多放下心中成見的散戶,藉由是否站上季線的條件來選股,省去複雜的基本面分析,反而在這一波中賺到錢,這就是讓市場選股的魅力,值得一試!

(本文作者中華財經分析師蔡正華)

※免責聲明:本文爲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也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自行審慎判斷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