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改變成Φ交通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取得新成果

記者餘姿函綜合報導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成果發佈會4日在煙臺召開,研究課題組發佈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與環渤海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等新的研究成果,海峽跨海通道研究已經持續了26年,是21世紀大陸東部沿海地區全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大的研究課題

據《中國山東網》報導,這個研究的基本設想是利用渤海海峽的地利條件,從山東蓬萊經常山列島遼寧旅順,以跨海橋樑、海底隧道或橋樑隧道結合的方式,建設跨越渤海海峽的直達快捷通道,將有缺口的C型改變成Φ交通,進而形成縱貫南北的東部公路。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設想最早於1992年由魏禮羣、柳新華、戴桂英、宋長虹等人提出,國家有關部門、單位聯合成立課題組,由魏禮祥擔任組長,研究持續至今。從1992年開始,已經完成了4個階段的研究工作,包括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東通道「煙大(煙臺→大連)鐵路輪渡」、「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西通道蓬旅(蓬萊→旅順)通道橋樑」、「隧道比較論證以及先期試驗工程蓬長(蓬萊→長島)通道研究論證」等。

▼大連地震局工作人員介紹,跨渤海通道將預計投資3000億。(圖/中國山東網,下同)

從今年開始,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重點研究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可行性及對區域經濟社會的影響等。

26年的持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被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列爲國家重點軟科學滾動項目、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國家哲學與社會科學特別委託項目、山東省「兩區」重大課題等。此外,還相繼出版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世界跨海通道比較研究》、《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等1000餘萬字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系列專着、研究報告30多部。

研究成果受到大陸社會各界的好評,自2008年以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連續11年將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作爲重點議案和提案,提交全國「兩會」,也成爲「兩會」的熱點。

研究成果也先後被納入《國家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國務院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交通運輸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山東省「十三五」規劃等。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是大陸的重大工程,課題組專家對這個工程項目進行了科學的評價,也爲國家進行工程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研究提出,作爲大陸綜合交通網路規劃南北沿海運輸大通道的一部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有利於完善國家綜合交通網,也有利於區域一體化戰略合作等。

跨海通道的建設,帶來通道兩端山東、東北城市經濟聯繫的增強,加速要素資源的集聚,將促進海峽南北兩岸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在渤海海峽南北兩岸地區有塑形成3個層次的「啞鈴結構,加快區域經濟全面協調發展,改變大陸的區域經濟版圖

第一個層次爲煙臺→大連。煙臺、大連分別是是渤海經濟圈的南北兩翼節點,也是跨海通道的南北端點。跨海通道建設對這兩個城市來說,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受益主體。兩個城市剛好也是山東、遼寧的經濟中心城市,經濟基礎和經濟實力較強,而且具有相似的資源、人文風俗習慣等,親緣關係也比較深。通道的建設使兩個城市的經濟交流與聯繫更爲密切,也爲兩市的合作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有機會形成一個新興的「煙大跨海城市羣」,推動雙方的發展。

第二個層次爲山東→遼寧。山東省的經濟總量在2017年位居全國第3名,人口共有9579萬、遼寧省人口爲4369萬,兩省的的人口占大陸的10%。跨海通道將兩大半島實現串聯,渤海經濟圈也實現南北對接,山東半島城市羣和遼中南城市羣,融合在同一個經濟圈內。

第三個層次爲華東→東北。跨海通道在渤海海峽南岸通過山東進而連通整個華東經濟區,在海峽北岸通過遼寧進而將整個東北經濟區連在一起,構成一個涵蓋範圍更廣的「啞鈴」區域結構。這個結構和大陸國內規劃中的「兩橫三縱」城市羣佈局也完全吻合。

據瞭解,渤海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6月也將和國家有關部門合作,在煙臺聯合舉辦「新時代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與環渤海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研討會」,再次推進跨海通道研究論證,進一步服務國家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