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餅是阿拉伯國家的晴雨表

阿布扎比麪點師在做大餅

有數據顯示,2020年,一些阿拉伯國家在大餅的數量、分量、材料或者供應方面都遇到問題,阿拉伯世界正在發生“大餅危機”。作爲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民衆主食,大餅價格居高不下可能引發政治和社會危機。阿拉伯大餅歷史悠久,品種衆多,《環球時報》記者品嚐過很多阿拉伯國家的大餅,從口感、味道、食材以及製作方式上,它們各有特色

大餅種類繁多

大餅,作爲阿拉伯人的主食,當之無愧。通常,阿拉伯餐館裡,大餅都是免費的。阿拉伯大餅均烤制而成,分機器製作和手工製作兩種。剛烤好出爐的大餅分上下兩層,外焦裡嫩,熱氣騰騰,像小皮球一樣鼓鼓囊囊的。不同的阿拉伯國家,大餅也不相同。比如,在各阿拉伯國家都很受歡迎的黎巴嫩大餅,扁平勁道,很耐咀嚼,吃後餘味有回甘。約旦大餅,許多在石頭上烤制,做出來的形狀凹凸有致,富有特色,入口有嚼頭。摩洛哥大餅厚厚實實,個頭很大,吃起來很解饞,有一種充實感。阿聯酋、沙特等海灣國家的貝都因人,還因陋就簡,用廢棄的鐵桶烤大餅,雖然顏值衛生狀況都差強人意,但也挺能解餓。埃及大餅除了用傳統富強粉製作外,還有一種由粗麪烤制,或者上面加些含有粗纖維的麩子,雖然進口略感粗糙,但因爲含有微量元素,對身體健康頗有裨益

到阿拉伯人家裡做客,你會看到餐桌中央放着滿滿一筐大餅,周圍羣星拱月般擺着十來個大大小小的盤子,盤裡花花綠綠的菜餚讓人眼花繚亂,有鮮紅的西紅柿沙拉、嫩綠的酸黃瓜條、青翠欲滴的生菜、切得碎碎的拌茴香、阿拉伯傳統美味霍姆斯醬、富有特色的白芝麻醬,還有一種切得非常細碎的生羊肉泥以及各式各樣叫不出名的涼菜。吃這些“冷盤”,必須得有大餅相配,大餅發揮着“提綱挈領”的作用。阿拉伯人會邊吃邊喊:“再上些大餅來!”

吃過大餅和冷菜後,開始上熱菜,肉類魚類大多是烤或炸的。這時,大餅扮演下菜的重要角色。有的人就着大餅吃菜,有的人用大餅卷肉吃。有些人吃完了硬菜,還會習慣性地吃幾口大餅,作爲正餐句號

在埃及,講究些的人吃大餅通常會往大餅裡塞些“塔阿米亞”(埃及的一種素豆丸子)、烤肉,或是自家醃製的酸菜,蘸着燜得稀爛的蠶豆糊或霍姆斯醬,再就着一粒粒又鹹又酸又爽口橄欖。《環球時報》記者日常接觸的底層民衆一日三餐以大餅爲食,如果能有“富爾”(蠶豆)作爲配菜生活就幸福無比了。

在埃及土語中,大餅的原意就是“生活”。 阿拉伯人經常把大餅掛在嘴邊。阿拉伯國家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再大的大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用大餅和鍋的關係,來形容人格局要大、境界要開闊。

埃及民衆爭相購買有補貼的大餅。

民情民意的“晴雨表

在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政府對事關民生的大餅都投入鉅額補貼,因此,大餅一般都很便宜,經濟再拮据的人家,大餅總是吃得起的。像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國家,人們只需要象徵性地掏出幾個銅板,就可吃上香氣四溢的大餅了。可以說,大餅已經成了阿拉伯社會的“穩定劑”和民情民意的“晴雨表”, 一個阿拉伯國家智庫網站日前刊文指出,大餅漲價是引發2011年“阿拉伯之春”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於氣候乾旱、戰亂頻仍、人口暴增等原因,當前,許多阿拉伯國家面臨着包括小麥在內的糧食短缺問題,不得不動用大量外匯進口麪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譬如,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每年購買約1000萬噸小麥,埃及每年僅僅用於大餅的補貼就高達30多億美元。即使黎巴嫩這樣的農業國家,情況也不容樂觀。在穀物中,小麥是黎巴嫩人飲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人每年平均要消耗130公斤,居各類穀物之首。2017年,黎巴嫩小麥消耗總量爲77萬噸,本地小麥僅佔16.9%,其餘全部來自進口。同時,政府還得拿出鉅額外匯,用於貼補大餅銷售,否則太貴,將引發民衆強烈不滿和抗議,政府處境岌岌可危。

史前已有阿拉伯大餅

據阿拉伯學者考證,早在10000年前的史前人類,就已經會簡單烤制大餅。歷史學家相信,當小麥和水的混合物被留在溫暖的地方,釋放自然產生酵母,併產生膨脹的麪糰時,埃及人意外地發現了發酵奧秘,於是發酵大餅應運而生。相傳,法老時代的一個埃及奴隸,在爲主人做麪餅時不小心睡着了,當他醒來時發現,烘烤大餅的爐火已經熄滅,生面餅已經發酵膨脹,因爲害怕被主人責罵,他忙不迭地升火,把膨脹的麪餅放到爐子上烘烤,就這樣,發酵大餅誕生了。

大餅是沙漠中的貝都因人的口糧。有種說法認爲,貝都因人是大餅最早的發明者

2019年8月,以色列科學家在埃及古代陶器碎片中發現了距今已有4500年曆史的酵母。除了作爲釀酒的原料外,古老的酵母也被美國生物學家古埃及學家制成麪包和大餅,成功地重現了古埃及時期的大餅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