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陷生涯低谷 張育成能獲美職合約的三個關鍵因素

臺灣旅美好手張育成在2023賽季打擊表現陷生涯低谷,不過經紀公司透露目前仍有多支美國球團還在洽談。 美聯社資料照片

我國旅美好手張育成2023年在世界棒球經典賽的精彩表現,想必仍深深烙印在國人們心中,可惜這樣的火燙手感沒能延續到大聯盟球季,本季受到傷勢影響,帳面成績陷入美職生涯新低:打擊三圍 .162/ .200/ .352、6轟及18分打點、OPS .552,當今進階數據顯學的wRC+是慘不忍睹的39,紅襪也於8月初將其DFA(指定讓渡),但與去年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其他球隊遞出橄欖枝,張育成續留紅襪小聯盟體系,如今球季結束的他成爲自由球員,返臺的這段期間,甚至有消息誤傳他將轉戰亞洲各大聯盟,不過經紀公司已出面闢謠,表示消息並不屬實,目前仍有多支球隊洽詢,且多以美職爲主。

在此之前,先來釐清張育成去年被DFA後,爲何沒有球隊願意接手?時間推回8月,紅襪明星二壘手史託瑞(Trevor Story)歸隊,而張育成則成了清出球員名單的第一個犧牲品,相較前年有海盜、光芒等隊陸續將其從讓渡名單中撿回,這次之所以乏人問津,主要就是因傷所致,4月底因鉤狀骨傷勢造成長達2個月的缺席,這讓近28打數敲出6支安打(3發全壘打)、即將熱機完成的張育成再次雪藏,也錯失了證明自己實力的黃金期,傷愈歸隊的他難免求好心切,進攻慾望相較往年大幅提升,出棒比率從生涯的49.4%躍升至53.8%,但增加的揮棒卻沒有轉換成更好的擊球品質,35.5%的壞球追打率、34.3%的揮空率都是生涯最高,向來就不突出的保送率更是下探至2.7%。

那麼,28歲的張育成,在大聯盟球團眼中還具有什麼樣的關鍵價值?

一、多重守位與守備價值

這點應該被各大寫手寫到爛了,甚至連紅襪教頭柯拉(Alex Cora)在宣佈張育成DFA時也再次提及,當初遞給他合約的主因,就是相中張的守備能力,張育成能站穩整座球場守備難度僅次於捕手的遊擊防區,而他的守備能力即便放在大聯盟也是水準之上,進階防守數據UZR/150(用來估計防守者在出賽150場比賽後能替球隊省下幾分)爲6.6,意即相較平均水準的游擊手,張育成能用手套替球隊多守下6.6分,若以整個球季累積的DRS來看,張在鎮守遊擊防區的256.0局中貢獻2的DRS,聯盟中能用更少局數達到這個數字的也就僅僅10人,足夠證明張育成鎮守遊擊給人的安定感,而作爲一名內野工具人,隨着比賽進行還能靈活調度,本季張育成一、二、三、遊通通站過,絕對是30隊總教練相當樂見的一枚活棋。

張育成的守備能力即便放在大聯盟也是水準之上。 美聯社資料照片

二、對速球的破壞力

張育成的5年大聯盟生涯待過4支球隊,最突出的時期,就是2022年在光芒的36場出賽,當時在105個打席中繳出 .260/ .305/ .385的打擊三圍,OPS首度來到聯盟平均的100,難道真的是光芒總A比較會調?其實不然。

擷圖自MLB官方網站

上圖是2022年賽季張育成面對球種的逐月折線圖,光芒時期約落在7至9月,不難發現,這段期間面對最高比例的球種就是速球,單月甚至超過60%,而這正是張育成最擅長攻擊的球路,即便是不盡理想的23賽季,張育成面對四縫線速球也能繳出39.1%的強勁擊球比率(HardHit%),揮空率僅13%,當面對以速球爲主要攻擊手段的先發投手時,就能適時扮演後段棒次的刺客給予關鍵一擊。相對的,面對當今變化球使用率逐漸提升的牛棚投手,他的變化球應對能力就顯得捉襟見肘,這也是爲什麼近年張育成往往在後段局數被球隊換下的主因。

三、優於平均的炮瓦

本季張育成的平均擊球初速與前年如出一轍,都是88.8英里,比聯盟平均的88.4英里要稍高那麼一些,考量到這季部分場次受到傷勢影響,還能繳出與去年持平的數據,證明柯拉在離別時說的「育成還在持續進步」不單只是客套,從最快擊球初速的109.7英里、17支安打中有8支是長打可以得知,他的炮瓦還在,但就是揮棒角度還不理想,飛球率38.6%是近3年最低,1.11的滾/飛比也對他這樣強擊球型態的打者相當不利。好消息是,張育成本季的改變還是有目共睹,包括提升了拉打率至54.8%,進而拉擡了強擊球比率至39.7%,持續累積打席數想必是有機會修正帳面上的數據。

即使帳面成績不理想,但擊球數據仍說明張育成的炮瓦仍在聯盟水準之上。 美聯社聯資料照片

28歲,將近一般球員巔峰的年齡,於此時面臨職業生涯低谷,做爲職業球員想必十分煎熬,期望棒球之神這次能站在張育成這邊,給他一個完整、健康的賽季,無論結果如何,臺灣球迷都會站在最強的國防部長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