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專題深思)

鄉村旅遊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鄉村旅遊工作,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新徵程上,我們要充分認識做好鄉村旅遊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好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加快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大力挖掘鄉村文化的旅遊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包括農耕文化在內的鄉村文化,既是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也是重要的鄉村旅遊資源。傳統村落、鄉村文物古蹟、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承載着鄉村文化,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依託。推動鄉村旅遊發展,需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鄉村文化傳承好、保護好、利用好,讓鄉村旅遊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發揮成風化人、鑄魂育人的重要作用。爲此,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牢牢把握鄉村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不斷提升鄉村文化的品格品位,發揮鄉村旅遊產品的教育功能,讓遊客在潛移默化中感悟鄉村文化、厚植家情懷,讓鄉村旅遊產品成爲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載體

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化爲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爲出發點落腳點。”實踐表明,發展鄉村旅遊,離不開農民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必須緊緊依靠農民,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幫助其用自己的雙手增收致富。要充分尊重農民發展意願,把鄉村旅遊發展規劃選擇權交給農民,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杜絕形象工程,形成特色旅遊資源開發與村莊發展的良性互促機制。立足鄉村客觀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不搞大拆大建,挖掘不同地區的鄉村文化價值和旅遊資源,特別是要把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保護好、利用好。加強對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如鄉村優秀傳統曲藝、民間工藝美術、傳統節慶活動、傳統體育活動等。切實保障農民收益,大力加強與鄉村旅遊發展相關的培訓,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吸納更多脫貧人口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業,不斷縮小村民收入差距。

不斷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增效。當前,人民羣衆對高質量旅遊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發展鄉村旅遊,必須把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資源整合和政策集成,着力提升鄉村旅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旅遊,抓住“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的有利契機,推進線上支付、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鄉村建設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鄉村旅遊消費潛力,改善遊客的體驗內容和體驗質量。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優化鄉村旅遊空間佈局,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垃圾處理等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加強對鄉村自然生態空間的整體保護,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落實鄉村休閒旅遊提升計劃,培育一批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鄉村旅遊目的地,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內涵、有品位的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吸引更多遊客選擇鄉村旅遊、體驗鄉村旅遊、愛上鄉村旅遊。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