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菌草技術傳播101個國家 營養價值高+容易成活省水

▲在內蒙古阿拉善烏蘭布和沙漠治沙新式武器」——菌草使昔日荒漠長出了一片綠洲。(圖/新華社

本報訊

「菌草產量高、營養價值高、容易成活還省水行距1.5米,種下去80天左右就能固定住流動沙地。」在近日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佔熺研究員記者說。談起自己的心血之作,他立刻神采奕奕。菌草是近年來的一個新名詞統指可作爲栽培食用菌藥用菌培養基的草本植物。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菌類一般都生長成段樹木木屑中。然而,菌類產品的廣泛種植帶來了「菌林矛盾」,爲了尋求解決之法,林佔熺探索出「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的技術,並於1986年獲得了成功。「在福建的時候我發現菌草能夠控制水土流失,並且非常有效。我們就開始在北方乾旱地區嘗試種植菌草,改善當地環境。」1997年,林佔熺和他的同事們迎來了一個挑戰——在寧夏中部典型乾旱荒漠化地區種植菌草,治理當地荒漠化土地。他們一頭紮下去,就是20年。記者採訪瞭解到,現在在內蒙古阿拉善、西藏林芝、新疆克拉瑪依青海貴德縣海拔不同、氣候不同的很多地方,通過種植菌草治理荒漠化土地的嘗試,都已經取得了成功。菌草在治理流動沙丘、砒砂岩等荒漠化地區典型地貌上都有明顯成效。據林佔熺介紹,2013年在新疆克拉瑪依小拐鄉種植下的巨菌草,每公頃可產鮮草233.4噸,產量是青貯玉米的3.1倍,耗水量卻比青貯玉米減少1200升/公頃。作爲菌草的一種——巨菌草生長120天就可以固沙15.2平方米。「菌草植物根系深,能夠有效地固定住降水土壤。即使在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一年生菌草被收割後,根系仍然能起4到5年的固沙作用。」記者在現場看到,林佔熺帶來了菌草樣本,菌草生長得鬱鬱蔥蔥,青翠欲滴,有三四米甚至更高。國家菌草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主要負責菌草種植技術的國際推廣,「我們現在在斐濟盧旺達、萊索托等國家都已經開始種植菌草。治理當地荒漠化土地,幫助當地居民脫貧致富,成效非常顯著。」她說。斐濟農業部研究司司長帕提亞博士認爲,菌草種植不僅對環境有所改善,也爲當地居民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希望能夠與大陸加強相關合作。除氣候炎熱的非洲國家外,來自伊拉克、蒙古國等國家的代表也表達了濃厚興趣。

據介紹,菌草不僅可以種植菌類,還可以飼養牲畜,粗蛋白含量可達15%,營養價值較高。今年,菌草技術被列爲大陸-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專案,已推廣至五大洲101個國家,成爲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大陸方案」的重要農業技術。(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