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我在臺大學政治

疫情關係,今年只能在線上交換。(作者提供)

今年的下半年在臺灣大學交換,因爲臺灣疫情反覆的原因,所以只能線上交換,所選的課程在線上進行。MBA交換的選課,已經跟大學期間交換選課有所不同,更多地依從自己的興趣。所以老幹部從幾十門可選的線上課程裡,選擇了兩門政治課,一門心理學課和一門編程課。

先說下兩門無關政治的課。編程課是關於用Julia語言進行數據分析,儘管是給MBA開設的課程,但是非常的硬核,需要讀文檔上手編程,有每週作業和期中期末考試。儘管很難而且很可能用不到,但老幹部還是決定修下這門課學這門語言給未來做準備,之前學Python培養出來的一些感覺在這裡居然也能用上。

心理學課是關於積極心理學,通過理論學習和瑜伽練習的形式,獲得快樂。第一堂課是教授在臺灣澎湖邊錄製的,講授瑜伽的呼吸和運動。選這門課的人貌似每年都很多,今年好像也有幾百人同時在修,可以感受得到教授的精心準備。

接下來是有趣的政治課。第一門是《認識全球與在地國際化》,這門課是三百多人同時在線的一門大課,臺大教授邀請在臺從事外交工作的人員分享各自的一些情況和相關的領域。一起上課的既有剛入學的大一新生,也有碩士博士生,學生的背景也非常多元化。第一堂課上,教授讓每個同學在問卷中打出自己來自哪裡,可以看到出現頻率最多的兩個地點分別是臺灣和臺北。一直以來全球化能力常常掛在嘴邊但卻不清楚,老幹部現在知道了它包括知識、技能、價值和態度這四個方面。

最後一門要說的是老幹部深度參與的《鄧小平後的大陸政經改革專題》。這是一門只有十幾個人蔘與的研討會性質的課程,每一堂課都有相應的閱讀材料,要有一個或兩個學生對材料進行解讀和討論。因爲老幹部以前幾乎沒有上過歷史課和政治課,所以這門課一切都是新鮮的,第一堂課就是由老幹部和越南同學分享《Authoritarian Resilience》,當然這篇2003年發表的文章在大陸國內飽受爭議,它從制度化的角度歸結了四個方面論述中國爲什麼行:Norm-Bound Succession Politics(規範約束的繼任政治,或許已減弱)、Meritocracy Modifies Factionalism(精英修正了派系,一定程度上還在)、Institutional Differentiation within the Regime(體制內的制度差異,已經不在)、Input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投入到機構和政治合法性,還在)。在分享後的討論環節,教授只有一次用了歷史事件的尖銳表述,其他時候基本都是友好的互相交流和求證。

作爲一個來自北京的同學,老幹部的參與也確實讓這門課更加鮮活了。而跟老幹部一起合作的越南同學,在臺灣待了五年多,本科學中文,現在碩士階段在臺大學政治,平時好像要打工到八點,兩次約的線上討論的時間都在八點過後。

在第一堂課程結束的時候,老幹部揮手致謝,臺大的教授看到了也即刻揮手,彼此都欲言又止。儘管樣貌一樣,說同種語言,能夠互通情感,但是在海峽兩岸軍事衝突一觸即發的大背景下,我們所有的交流都是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理性,在學術的範圍內做好學術。這讓人想起一戰西線戰場上,休戰的時候兩邊士兵走出戰壕踢個球,隨即又回到各自戰壕裡。《西線無戰事》的手足兄弟,在宏大敘事下是否還要再次兵戎相見?

這次臺大交換,因爲只能在線上,所以能夠體驗到的很少,也沒法和同學們有更多交流。但目前已經感到這次交流很棒,期待兩岸關係變得溫和後去現場看下。(窮充的老幹部/臺大交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