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孔雀東南飛

旺報》兩岸徵文,以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爲主題,歡迎投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對街的年輕媽媽來我家學做酒釀眷村泡菜。她從河南嫁來臺灣七年多,生下一對兒女,非常聰慧可愛。先生是機場的修護人員,夫妻鶼鰈情深,常利用假日到香港或臺灣各地旅遊,也常帶兒女返鄉探親旅遊,在兩岸婚姻上,可以說是幸福的一對。

民國76年臺灣開放老兵大陸探親以來,大陸嫁來臺灣的新娘總計約有四十多萬人,以年齡層可以分老、中、青三代,由於異地婚姻,除少數十分美滿的組合外,怨偶應不在少數。

探親開放初期的兩地婚約是較爲美滿的,國民黨老兵在臺沒有娶妻或原配已亡故的,返回家鄉多會帶一個老伴回臺,以照顧其晚年生活。這些大陸籍配偶,多是伴侶已棄世或離異婦女。老兵多年的積蓄,當年足以在家鄉給新伴買棟房子安家。而親切的鄉音、熟悉的家鄉口味,爲老兵晚年帶來安慰,這一羣新嫁娘的賢淑,也常見於報刊,甚至有老兵過逝,他的老同袍接續娶進門,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解決了社會老人照護問題。

兩岸突破隔闔,爲數不少的臺灣中青代,因爲離婚或因收入有限未能成家男士,也前往大陸尋找春天,帶回了各省大陸新娘。除了部份外省第二代子弟回父母的家鄉找伴外,其他絕大多數是土生土長臺灣人。於是飄洋過海的新娘,飛到中國版圖東南海上的臺灣。在不懂閩南語及本地風俗的他鄉,開始養兒育女。其中較好的嫁入了有土有房財主家,除了受傳統風俗的約束外,倒也不愁吃穿。辛苦的是,部份進入原本就收入不高的弱勢家庭,帶兒女、謀工作,開始了另一番堅苦日子,常有還不如待在家鄉吃苦尚有依靠的感嘆。這種結合,放在哪兒都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愁悶,但是在異鄉的辛苦,往往不能讓家人知道,以免他們擔憂、傷心。其中的辛酸只有當事人最明白,但也只能硬撐下去

一位由浙江嫁給腿有殘疾的配偶,對着大陸十歲兒子依依不捨的攔阻時說道:媽媽也要找一個家,媽媽是風箏,風箏線在你手上牽着,你只要拉線,媽媽就會回到你身邊。

尚屬年輕的山東大妞嫁給老兵,只有父母知道。兒子結婚時,不好帶老頭會見親友,找了一個年齡相當同事充當老公,花了不少錢,一切只爲了面子。

雲南鄉下二十出頭姑娘,趕上開放探親第一批老兵返鄉。下了決心嫁來臺灣,只爲離開磺區的家鄉。二十多年過去,「老老公」已屆八十高齡,她像照顧老父親一般,出入急診是家常便飯,可是愈往以後日子該怎麼過呢?

從陝西鄉下嫁給眷村第二代的新娘,爲着沒有房子,拼命掙錢,只在初來時返回家鄉一次後就再也沒有回去,堅毅個性壓過了思鄉情緒,最後不再思鄉。

昆明來的一位大姐前夫政治錯誤跟了四人幫被關,離婚後女兒尚小改嫁臺灣老兵,心中一輩子虧欠女兒。女兒缺了父母親的愛,個性寡歡憂鬱,成了精神病人,大姐邁入晚年也沒法心安

西安一位配偶,每次風光的返回家鄉,電話中親朋好友都託買臺灣時髦產品,又不好意思收錢,只有苦在心裡,因爲他老公連加班才賺五萬多元,箇中滋味能向誰訴呢?

............. !

這些陸配學歷不高、家庭不富、一心想到富裕寶島改善經濟,但與心裡所想差別太大,不是那麼如願。一二十年下來,家鄉早已改頭換面,經濟起飛甚至超過臺灣,她們在臺的工作不出餐廳、賣場、直銷、電子廠作業員、大樓清潔工、醫院24小時看護工等。也有帶家鄉產品或做吃食在此創業,當然也歷經不爲人知的辛苦,這次選擇,飛的太遠太久,生下兒女後,再也飛不回去了。

近年來,臺灣年輕人進入大陸工作的不在少數,因爲緣份娶了新娘返回臺灣,這又是另一類型兩岸聯姻。基本上雙方因工作結識,有感情基礎、工作穩定,經濟條件較好,兩岸都買房子輪流停留,可以說不是像早年如水往低處流般的追求生活條件的改善而結合,只要情愛不變,幸福是可預期的,在我同學、朋友羣中,下一代娶了對岸新娘的不在少數,屬於美滿的結合。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傑出長篇敘事詩。記敘了媳婦不容於婆婆而被遣回孃家,又被兄逼其改嫁,最後投水自盡的悲劇故事。本文只是引用作篇名,並不代表任何意義。孔雀是鳥類之後,豔麗出衆,如同大陸配偶在家鄉一樣嬌貴都是父母家人的掌心肉,因緣際會來到東南一隅的臺灣,如同孔雀東南飛般的尋找一生幸福,四十萬的新嫁娘有的照顧老兵、也有生下臺灣之子,爲臺灣經濟貢獻一己之力,臺灣人是否更應疼惜她們,使其早日把異鄉當作家鄉。

我預計把紅遍兩岸的臺灣鳳梨酥做法教給對街的的河南姑娘,當她能品嚐出鳳梨酥甘美香酥滋味時,已經真正融入了本地社會。

劉先昌/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