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智庫:兩岸風險指數仍高 交流助緩和

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在520賴政府上任前夕,發佈最新的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及兩岸關係藍皮書,指兩岸風險持續升高的趨勢未變,不過兩岸交流實質恢復,對緩和兩岸風險具有重大積極意義。圖爲兩岸青年在北京香山踏青。(中新社)

大陸民間智庫「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在520賴政府上任前夕,發佈最新的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及兩岸關係藍皮書,報告指出,兩岸風險持續升高的趨勢未變,兩岸貿易大幅萎縮,政冷經熱局面持續惡化,不過最大亮點是兩岸交流實質恢復,對於緩和兩岸風險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在官網發佈《2023年海峽兩岸關係藍皮書》和《2024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藍皮書從政治、軍事、經濟、涉外四大領域,整理重要事件大事紀,以此回顧分析;風險指數報告則透過指數模型繪出走勢,包含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涉外等五大指標。

根據藍皮書,在政治部分,報告指臺灣政局呈現「藍白進綠退」,賴清德上任後將遭遇「跛腳」,推動任何重大政策,只能尋求跨黨派共識;對於臺灣潛艦國造的「海鯤號」,則評價「防禦作戰、試驗性質、中規中矩」,但不諱言其打造了類似於「堡壘海域」的防禦體系,符合臺灣的「不對稱戰力」需求,對海上水下作戰力量的增長,阻斷大陸的反潛作戰,有顯著作用。

在經貿部分,臺灣對大陸、香港出口的佔比連續4年下滑,從43.9%到35.2%,下滑幅度顯著,對美國出口佔比則連續4年增長,到了17.6%,報告指,此趨勢符合民進黨政府要擺脫對大陸依賴的想法,但也認爲,兩岸進出口大幅萎縮,是臺灣外貿衰退的最重要原因,導致臺灣經濟增速放緩。

在涉外領域,報告特別着墨日本最新版的防衛白皮書,點出雖然日本有政治人物提出「臺灣有事,日本有事」主張,但並沒有將此體現在具體國防政策,「與畫撥數十億美金支持臺灣的美國軍費法案形成鮮明對比。沒有資金支持,政治口號只是空談。」

在風險指數部分,報告指2024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爲7.02,再創新高,兩岸風險持續升高的長期趨勢沒變,政治和軍事風險不斷提升,臺當局仍繼續在臺獨道路試探,臺灣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沒變,甚至臺灣持有的巡弋飛彈數量還超過大陸。

儘管如此,報告對於兩岸民間交流恢復給予高評價,指兩岸人員交流有顯著回升,是2023年兩岸關係的最大亮點,認爲兩岸交流實質恢復,衝破了政策障礙,爲減少兩岸風險做出凸出貢獻;此外,2023年兩岸婚姻7530對,相較於2022年的2935對,成倍數增長,恢復到2017年水準,也反映兩岸人民有強烈的交流需求和願望。

報告指,臺灣藍綠白三黨,在大選時都表示支持加強兩岸交流,都提出解決大陸人在臺灣學習、工作的一些困難,因此研判賴政府上任後,有望打破過去的一些政策桎梏,也期許兩岸關係能夠「觸底反彈」。

大陸近年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並由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印發官方意見文件,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即在此背景下,於2021年5月成立。據其官網介紹,是由兩岸各領域研究學者共同發起的「中國特色新型高端社會智庫」,理事長爲大陸全國青聯常委雷希穎。